人才培養
概述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經濟已見端倪,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教育在綜
合國力的形成中處于基礎地位,國力的強弱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各類人才的質量和數量,這對于培養和造就中國21世紀的一代新人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對于采礦工程專業來說,全面推進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素質教育,也是培養能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采礦工程技術人員和研究人員的要求。
人才素質教育的內涵
在現階段,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較高的政治覺悟、良好的道德品質、堅強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身體素質,有艱苦樸素、吃苦耐勞、踏實肯干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有扎實牢固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能很好地適應采礦工作的能力,有較寬知識面,在一定范圍內改變工作崗位,對新技術和新知識的更新適應能力較強的綜合素質人才。所以“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素質教育”不是一般的采礦工程基礎知識教育、相關技能教育、操作教育,而是一種具有一種開發性的具有在新時期從事艱苦專業行業工作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和人的整體發展水準教育,歸根結底,是一種為國家、社會的采礦業發展做出貢獻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審美觀的教育。
人才素質教育的途徑
根據世界能源國際組織和能源專家的預測,21世紀煤炭作為主要基礎能源的地位不會改變。中國能源分布的特點是豐富的煤炭資源和貧乏的油、氣資源,可采煤炭貯量是1145億噸,占世界總貯量的11.1%,按目前生產水平可采100年左右。據中國地質部門統計,煤炭貯量應是10000億噸多一點,可開采500年左右。未來20年以至更長的時間,中國國民經濟將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由此對能源的需求量也將增大。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費中的比例,將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有所下降,但仍將是中國主要的基礎能源,消費總量將逐步上升,預計到21世紀中葉,煤炭仍將占中國一次能源消費比例的55%以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把礦產資源高效開發利用、煤的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液化及多聯產等研究作為重點領域及其優先主題,可見,在今后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采礦工程專業人才仍是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在當今科技經濟發展的新形勢下,煤炭開采技術的研究必須面向國內國外兩個市場、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立足于煤炭開采技術的前沿,立足于中國煤炭發展戰略所必要的技術儲備,立足
于煤炭工業中長期發展戰略所必須的關鍵技術的攻關,立足于煤炭工業工程實際問題的解決,重點從事中長期研究開發和技術儲備,跟蹤產業科技前沿,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以煤礦開采技術及配套裝備為主導的核心技術,占領技術制高點,許多采礦業相關的技術難題需要專門人才去解決,這也正是有志從事采礦業工作的人才施展才干的機會。
開設院校
江西理工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遼寧科技大學
山西大同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
河北聯合大學
呼倫貝爾學院
武漢工程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龍巖學院
新疆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
新疆大學
福州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重慶大學
中南大學
東北大學
西南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
武漢工程大學
黑龍江科技大學
河南理工大學
內蒙古科技大學
內蒙古工業大學
貴州民族大學
河北聯合大學
河北工程大學
華北科技學院
攀枝花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武漢科技大學
遼寧科技學院
宜賓學院
畢節學院
呼倫貝爾學院
龍巖學院
六盤水師范學院
呂梁學院
新疆工程學院
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順華能源學院
江西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
山東科技大學泰山科技學院
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
中國礦業大學銀川學院
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
就業趨勢
采礦業本身是工業的龍頭行業,承擔為工業企業提供能源及動力的重任,在國民經濟發展中地位重要。中國“入世”后,經濟體制改革,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入,該專業的發展趨勢呈現出既
有困難又有機遇的趨勢。其促進因素主要有國家對采礦業的重視,國民素質的不斷提高,采礦業本身管理水平相對的進一步理順,均對此專業的良性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還應看到,由于“文革”的影響,中國采礦業面臨的技術裝備落后,技術含量低等因素,均對采礦工程專業發展造成許多不利影響,這一切的解決是逐步的需要一定時間的,總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趨勢是不容置疑的。采礦工程專業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各項制度的逐步完善,各種關系的理順,采礦業工人素質的提高,采礦工程業的良好發展態勢是遲早就會來到的。該專業畢業生在工作分配時慎重考慮,既要考慮現實的狀況,又應對其未來發展趨勢作出一定的分析,參考相關人員的意見。中國“入世”后,現在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的相對缺少,國家對該行業的重視,將會使采礦工程專業在一段時間的低潮出現反彈,這個趨勢是不可避免的。
基本情況
一級學科:0819礦業工程
二級學科:081901采礦工程
國家重點學科(采礦工程):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東北大學、重慶大學、太原理工大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采礦工程):山東科技大學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創新實驗班(采礦工程):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中南大學、北京科技大學、重慶大學、東北大學、山東科技大學、太原理工大學、山東理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河南理工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西安科技大學、貴州大學、安徽理工大學、遼寧科技大學、福州大學等。
學科現狀
多年來,采礦界的工作者奮戰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為中國經濟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一大批科研成果的問世在具體生產過程中的應用,極大地促進了采礦工程向自動化、安全化、高效化的方向邁進。涌現出一大批諸如宋振騏教授(山東科技大學教授、實用礦山壓力理論創始人、中國科學院院士)、錢鳴高教授(中國礦業大學教授,著名采礦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韓德馨教授(中國礦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鮮學福教授(重慶大學博士生導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等優秀人才,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一大批高質量的科研成果相繼問世,對中國采礦業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奠定了采礦業的高質量高素質發展的基礎。
采礦工程專業承擔推進采礦技術的發展,使采礦工程符合安全、經濟、高效的高質量水平的理論研究。國際上各個國家由于其采礦業生產過程中的龍頭地位,對此歷來極為重視,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前蘇聯莫斯科動力學院,美國休斯頓大學、埃及開羅大學等,世界著名高等學府均在采礦工程專業的研究過程中,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采礦工程專業和自動控制、系統論、計算機等高新技術密切相關,緊密結合,較大地促進了采礦工程基礎理論研究的進展和采礦技術的巨大的提高,其影響程度之深、范圍之廣均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鑒于采礦業在工業化進程中的龍頭地位,世界各國均對其理論研究和成果向生產力的轉化極為重視。各國采礦工程專業人士孜孜不倦,兢兢業業,利用計算機技術、自動控制思想,系統的觀點等一切先進技術和理論在采礦研究中大膽進行探索,大大地促進了采礦工程安全化、經濟化、高效化的發展方向。傳統的采礦業因其不成熟、不完善而導致的生產力水平低、效率差環境污染嚴重等現象,由于理論的研究而得到了緩解。向自動化、環?;l展的專業發展動態和趨勢業已形成,并在具體生產過程中取得了大量的應用和推廣。
學習課程
基礎課程
物理學、理論力學、材料力學、工程力學、流體力學、高等數學、概率論與統計、線性代數、機械制圖等
專業課程
采礦學、礦山壓力及其巖層控制、巖石力學、礦井通風與安全、井巷工程、電工學、液壓傳動與采掘機械、礦山企業管理、礦業安全法規、礦業經濟學、礦井瓦斯防治、采礦工程英語、測量學、礦山機械設備
就業狀況
采礦工程專業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級采礦工程專門人才,畢業后分配到冶金、有色、化工、核工業、非金屬和煤炭等六類礦業和水利、鐵道、地下、工程和環保部門的生產開發、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而采礦工程專業的延續事實上在專業人士的銳意進取下正充分和自動控制、計算機技術、通信技術等先進思想和技術結合,這極大地促進了采礦工程理論研究的發展,和傳統的理論和技術狀況相比已有較大地改觀,正煥發著青春和活力。但不必諱言,該專業人培養及就業正面臨著暫時的供大于求的狀況。之所以出現這種較為悲觀的狀況,一方面和許多人對其重要性的片面認識有關,另一方面需要采礦工程專業人才的大膽探索,進行學科建設的新穎性,積極和先進技術相結合,拓寬研究領域,使其符合社會的需要,人民的需要和市場的需要,其次還需國家正確地評價該專業的重要性以及相關政策的改進,對一些想在自己的一生中干點事的人來講,一方面要設計符合自己的人生目標,另一方面又應從大局出發,從事對國家對人民重要的工作,而不要過多的被輿論的片面觀點所支配。采礦工程自動化、經濟化、高效化的發展方向前途遠大,這和目前的采礦工程現況形成鮮目的對比。
采礦工程專業因其具有的重要性,國家歷來的出臺政策無不對此極為重視。如對環保投入力度的加大,對該專人才培養的優惠政策,對國有礦山企業的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引用競爭機制,堅持優勝劣汰,所有這些政策對礦山企業的生產力的進步,相關院??蒲袉挝焕碚撗芯康纳罨毣奶岣?,將會產生極其重要的影響和改進。
后續發展
中國的現代采礦業可追溯到洋務運動時期,現在其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均自成體系。中國的大氣侯是全面改革全面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是重中之重,環保效率低、自動化水平低之類的現象嚴重困擾中國采礦業發展的矛盾,日益成為保持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中國采礦業面臨世界性的競爭,這對中國采礦業的理論研究和工業水平的進展提出更為迫切的要求和挑戰,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世界各國,國內各行業企業之間的競爭的關鍵是科技水平科研實力的競爭,因此采礦工程的理論研究的不斷加深和細化已提到議事日程中來。
首先,中國的采礦工程理論研究必須和世界接軌,封閉就會落后,落后就是沉淪,沉淪就是滅亡,知識經濟,一體化進程是任何國家任何個人都不能回避的。這個接軌就是借鑒世界各國研究的先進經驗和計算機,自動控制等先進生產技術大膽結合并和中國生產特點相結合,形成具有特色的采礦工程研究模式。其次應加大對生產技術應用的理論轉化的力度,同時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采礦工程是一個系統的學科,地質學、考古學、科學技術史,無一不在采礦工程專業方面的滲透,對采礦工程專業研究具有理論上和事實上借鑒意義。最后還必須看到采礦工程專業研究正面臨極為不利的形勢,由于采礦業投資大、勞動強度高、自動化水平低、投資大、見效慢等問題,使采礦工程業人才相對較少,長此下去,將會面臨一個停滯的局面,因此必須在固有的采礦理論學習和研究過程中引入新技術,向精密化自動化、環?;?、一體化的趨勢發展。在采礦工程專業的發展過程中,既有挑戰又充滿機遇,這不僅需要采礦工程人才不斷開拓創新,國家的關注,全民的關注都對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把握住采礦工程專業的全新的發展方向,采礦工程業的美好明天的到來并不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