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辦高職
2000年,民航上海中專提出要進一步提高辦學層次,采用合作、聯辦等多種形式,力爭向高職發展,形成以中職為主的中高職并存,立交互通的辦學格局,為民航和社會培養更多的一線技術和管理人員。2001年,學校與東華大學簽定了合作辦學協議書,合辦民航高職專業和3+3六年一貫制高職,跨出了高職辦學的第一步;同年,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上海海港職工大學與上海交通運輸職工大學合并,并聯合民航上海中專、上海鐵路成人中專等學校成立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在我校設立南校區,開設了航空商務、航空機電、空中乘務和民航安全管理四個專業;2004年,學校進一步與中國民航學院職業技術學院開展聯合辦學,探索資源共享、共同為區域經濟服務的辦學新模式。至2006年9月,學校中專生達2300余人,高職生達1360余人,已逐步形成了面向市場,服務行業,以中職為主、高職為輔,中高職并存的辦學格局。
師資狀況
1986年,為解決中專師資不足和中青年師資斷層,曾向社會公開招聘,先后選拔了42人充實中青年師資隊伍。1987年,民航上海管理局調配24名應屆大學畢業生充實了青年教師隊伍。至2001年3月,全校教師增至124人。其中高級講師26人,講師67名。為滿足學校持續規模擴展需要,提高教學質量,學校不斷引進高學歷、高素質人才充實師資隊伍。2002年,學校擁有教師107名,其中高級職稱27人,中級職稱70人,碩、博畢業生10名,另有2名長聘的英國教師。2003年,學校繼續優化師資隊伍結構,使高學歷、高職稱的比例繼續呈現上升趨勢。是年,學校有教師115名,其中專任教師75名,高級職稱25名,碩士以上學位15名,所有專任教師都獲取了中職和高校雙重教師資格證。在不斷引進高學歷、高素質教師充實師資隊伍的同時,2004年,學校對現有教師加大培訓力度,大力提倡“雙師型”教師,提倡一專多能,適應多種教材、多種學科授課,鼓勵教師參加多層次學歷培訓和專業技術知識更新培訓。學校先后組織教師參加計算機網絡、校園網軟件使用、英語等培訓,使教師在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雙語”教學能力等方面有明顯提高。對新教師著重教學能力培訓,學校開設了《如何寫好教案》,《關于課堂教學的幾個常規環節》的講座,采用老教師帶教的方法,幫助輔導編寫教案,使新教師迅速適應教學工作。同年上半年,以上海市教委舉行教學法競賽為契機,在全校范圍內開展教學法評比,共聽課40余次,經層層選拔有兩位教師進入上海市比賽,并分獲二、三等獎。
至2005年,學校在編教職工196名,社會合同工22名,專任教師有129名,高級職稱(含副教授)26人,中級職稱73人。其中,“雙師型”教師18名,已取得高校教師資格證的有80人,碩士學位以上有28名,每學期聘用四名英籍教師強化學生口語教學。8名青年骨干教師被選派至澳大利亞墨爾本理工學院攻讀民航MBA,全部學成回國,另有1名教師正在攻讀交大博士研究生。
教學質量
1992年,為檢驗教學質量,民航上海中專召開了三次有關統考、教考分離的會議,研究如何真實地反映教與學的質量以便針對薄弱環節,采取有效措施。是年,學校畢業班學生,經過上海市教育局組織的統考,主管局的答辯、測評,各科成績基本都達到了B等;畢業論文82.25分,實習質量93.39分,實驗質量81.23分,基本技能操作86.25分,文化知識72.01分,專業知識82.41分,外語79.62分,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是年,學校派出調研組,對在上海、沈陽和國際航空公司營運部的107名三屆畢業生開展了跟蹤調查和測評,其結果為:畢業生思想、政治表現86.62分,業務水平、適應狀況84分,工作貢獻100分。廣大畢業生適應能力較強,工作肯干,絕大部分都能在工作中獨當一面,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和歡迎。據2005年學校跟蹤調查材料顯示,許多畢業生已經走上處級領導崗位。在學校的畢業生中,也涌現出一批先進模范人物。榮獲“全國文明窗口”、民航總局“青年文明號”光榮稱號的中國東方航空公司“凌燕”乘務組,其幾任乘務長和部分乘務員都是民航上海中專的畢業生,榮獲民航總局“1990年優秀職工”稱號的西藏區局營運部經理助理兼辦公室主任格桑德吉,省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吳伯超,甘肅省勞動模范郁根年,全國“十佳”青年、“三八”紅旗手、民航服務標兵顧偉倩,中國東方航空集團公司十大杰出青年魯文等都是畢業于民航上海中專的優秀青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畢業生就業率已經成為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優劣的一把尺子。2000年民航上海中專8個畢業班,截止11月底共330人,一次就業率達到90%以上。2002年,畢業學生169名,就業率98%。2003年,畢業學生456人,在東航、上航、上海機場集團公司、中貨航等民航大型企業上崗就業學生數占畢業生數的96.1%。2004年,學校畢業生408人,畢業生就業率達98.6%。2005年,畢業生總人數為567名,其中中專生474名,高職生93名,整體就業率達到了98%以上。
學校簡介
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是經上海市人民政府批準、教育部備案、隸屬于中國民用航空局的獨立設置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學院以民航上海中等專業學校為建?;A,致力于培養具有大專學歷層次、較強實踐能力,服務于民航和社會發展所需的一線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學院占地面積181畝,有超過14萬平方米建筑面積和價值近6000萬元的各類教學儀器設備;有14個專業實訓室,館藏圖書及電子圖書達20余萬冊,為全校師生提供了良好的學習、教育和科研資源。學院擁有上海市民航職業技能鑒定所資質,是上海地區唯一同時取得民航局CCAR-147部和CCAR-66部考點資質的學院。
2011年末通過審批中專部、高職部統一受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領導,從上海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脫離。
2012年學院首批招生將面向全國15個省、市、自治區,招收航空機電設備維修、民航商務、民航安全技術管理、飛機制造技術、空中乘務5個專業。根據行業發展和社會經濟建設的需要,學院將不斷優化專業結構,堅持走內涵強校之路。學院還將利用自身優勢,積極參與民航行業職業資格培訓工作,不斷擴大培訓規模,更好地為經濟建設服務。
辦學定位
立足華東,服務民航,特色鮮明,社會滿意。
辦學目標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致力于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服務于行業和社會發展所需的一線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發展目標
培育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需要、體現行業特色的辦學理念,致力于打造職業技術教育、在職繼續教育和成人學歷教育的國內一流的示范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上海民航職業技術學院的成立是民航院校建設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學院將以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體,以服務民航事業為己任,以行業崗位培訓和成人學歷教育為支撐,立足上海、面向華東、輻射全國,為民航強國戰略培養更多、更適用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
領導體制
民航上海中專與民航上海技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領導體制。1985年4月25日,學校根據民航上海管理局發出的《關于民航上海中等專業學校行政機構設置的批復》,將中專行政機構暫時按一室六科一廠設置,即:辦公室、總務科、教務科、教供科、學生科、基礎科(下設若干教研組)、專業科(下設若干教研組)以及實習工廠。
至2005年年底,行政、業務口設有二級機構18個正科級單位,黨、群口設有紀委、團委、工會和黨委辦公室。全校建有6個黨支部。
基建設施
民航上海中等專業學校
本數據來源于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數據為準。
1986年,新建師生宿舍3000平方米,完成學生食堂、車庫、浴室的基建任務,新建和完善了鉗工、物理、化學、語言、計算機等實驗室。至1992年,學校占地57795平方米,其中操場17040平方米,教學樓、辦公樓、實驗室、學生宿舍等建筑面積25611平方米。隨著民航事業的發展,民航上海中專的規模迅速擴大,2000年學校又征地42畝,建造了第二教學樓、第二實驗樓、體育館、報告廳、綜合倉庫和學生公寓,以及可容納1500人同時用餐的學生食堂、擁有2000多觀眾席的標準田徑運動場等。2004年,3500平方米的體育文化活動中心落成,新增綠地面積13000平方米,校園內曲橋水榭,紫藤綠陰,營造了幽靜典雅的學習環境。至2005年,學校占地面積130畝,總建筑面積6萬余平方米。
專業設置及專業建設。
1、專業設置
1985年8月,學校首次面向全國招收應屆初中畢業生114人,開設民航運輸、財會、計算機3個專業。1987年,增開航空機械、航空電子2個專業。1989年,又開設民航特種車輛專業。至2000年,先后開設了民航運輸、民航會計、計算機應用、計劃統計、航空電子、飛機發動機維修、民航特種車輛、民航安全管理、空中乘務、無線電通訊以及空港運行管理、物業管理等12個主要專業。至2005年,學校根據民航企業的發展趨勢、崗位設置和人才需求,不斷強化內涵建設,調整專業設置,培育民航運輸、航空服務、空中乘務、飛機發動機維修、民航安全管理等骨干專業,停辦了民航財務會計、民航通訊、民航特種車輛等部分就業市場比較小的老專業,還于2005年申報成功了航空物流專業,以積極迎合行業發展需求。
2、專業建設
為適應民航現代化建設需要,學校對航空運輸、空中乘務、航空機械、民航安全管理、計算機、無線電通訊等骨干專業,與時俱進地進行修訂完善教育計劃,編寫教育大綱,更新修訂教材,加強課程改革和教材建設。2001年,美國“9·11”恐怖事件發生后,學校根據民航業對飛行安全的新要求,迅速加大安檢專業的建設力度。是年,完成了CBT專業教室和實訓室的建設,使CBT專業教室內計算機終端數達到50臺;實訓室內從美國進口的X光機和安全門安裝到位,并投入使用。2002年,安檢專業被評為上海市重點專業,先后承擔了民航華東地區機場安檢在職崗位能手的強化訓練、上海航空公司的貨檢培訓和中國貨運航空公司職工的崗前培訓。2002年為解決教材陳舊問題,學校成立了教材編審小組,制訂了《教材編審條例》。是年,完成了《危險品貨物運輸》、《旅行和管理》、《空防安全知識》等新教材編寫。2003年又完成了航空運輸、航空服務、空中乘務、飛機機電、航空電子等主要專業的教學計劃和大綱的修訂工作,落實了四個高職專業所需教材編寫計劃。完成了機電專業高職《航空材料學》,中?!稒C電專業英語》、《民航電子學概論》的編寫任務;完成了民航總局公安局委托的三本安檢培訓輔助教材的編寫修訂工作;《空運市場營銷》、《民航統計》兩本教材也已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和民航出版社正式出版。另外,學校還強化了學生技能的培訓,將專業實習、實訓大綱列入正式教學計劃,完成了三架教學實訓用飛機的整修以及實訓教室的規劃工作。與上海天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了用于華東地區安檢崗位職業技能鑒定“安全檢查員CBT課件”,CMI管理系統及在線考試系統等項目的開發工作。2004年,學校航空服務專業通過了專家評審,成為學校第二個上海市重點專業;充實和加強了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教師隊伍建設和硬件建設,完成了計算機硬件實驗室的籌建工作,完善了計算機基礎教學體系。為使課程設置及教育內容更加貼近實際生產崗位的要求,學校還對民航機電、民航安檢、航空商務和空中乘務專業,加強校企合作,聘請行業專家,成立專家指導委員會,針對用人單位的需要,修訂完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使專業建設不斷登上新的臺階。
成人培訓
民航上海中專也是職后培訓的重要基地。從1987年——1995年,先后開辦乘務等培訓班20多個,參加培訓者317人次。1999年,學校拓寬辦學模式,積極發展成人教育,開拓上崗培訓、技能培訓等項目,構筑人才培育立交橋。為辦好成人教育,學校先后取得了國際、國內航協客、貨運銷售代理上崗證、國際航協中國BSP教程及飛機機務上崗證培訓資格。成立了具有頒發初、中級證書資格的上海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計算機第六鑒定所。2003年又獲徐匯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的《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具備了《計算機操作員》、《違禁品檢查員》的崗位培訓資格。自1999年至2004年,民航上海中專舉辦了民航運輸銷售代理人上崗證培訓班,中國BSP教程培訓班和安檢業務培訓班等各類上崗證培訓班225期,培訓學員8948人次。2005年,學校在校內外乃至上海市和外地舉辦各類短訓班,如:民航銷售代理各類資格證書、成人高考輔導、禮儀知識講座、上海市通用英語考前強化、空運市場營銷、民航安檢技能培訓、飛機配載平衡、民航貨運員職業技能鑒定考試輔導等,各類短期培訓班共79期,培訓學員達2600人次。2006年,民航總局將全國銷售代理的發證與人員培訓從政府機關轉向中國航空協會,同年5月,中國航協在民航上海中專召開頒證儀式,向民航學院、干部管理學院、廣州民航職業技術學院及民航上海中專頒發了高級培訓資質的銅牌。
2005年2月,學校經上海市教委批準開展成人學歷教育,第一屆航空商務管理成人大專班開班,招收學生40人。2006年2月,該專業又招收了第二屆學生48人。同年,學校上報的航空乘務、航空機務、安全管理三個成人高等教育專業又獲得上海市教委的備案,這表明學校成人大專學歷教育上了一個新的平臺。學校的成人培訓教育較好地發揮了學校的師資、場地等優勢,為民航人力資源建設和上海市再就業工程做出了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