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概況
建校的宗旨是為國家及上海地區的科研機構和新技術工業基地培養高級科學研究和技術人才辦學的美麗的校園風光
模式是院校結合所系結合辦學的特色是理工結合學科專業設置反映科技發展的方向和時代特色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經過恢復整頓在改革開放中得到迅速發展壯大全國首批恢復招收研究生單位1981年實施學位條例原上??茖W技術大學是全國首批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之一1988年被國家教委列為用英語教學招收外國來華留學博士生的試點單位培養過一大批外國留學博士生
原上??茖W技術大學設10個系1個部下設23個本科專業和9個??茖I學校有博士學位授予點4個博士導師8名有碩士學位授予點16個學校設有研究所中心等11個其中有國際原子能機構設立的國際輻射交聯技術培訓示范中心學校有9個學科被定為上海市重點學科學校擁有較先進的教學科研設備條件有教學實驗室47個科研實驗室31個擁有儀器設備5.7億元特種光纖實驗室為上海市重點實驗室
原上??茖W技術大學是上海市屬重點大學規模為5000名學生未來發展規模為6000名學生(其中研究生500名)學校有在校學生3757名其中碩士博士生152名教職工2294名其中教學科研人員中正教授41名(包括中科院學部委員3名博士導師8名)副教授269名中級職稱人員406名學校至今已為國家輸送畢業生14000多名其中碩士博士生507名
學校在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貫徹黨和國家的辦學方針的前提下提出了6項辦學原則教學與經濟社會發展主動適應的原則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的原則知識與能力并舉的原則教學與科研相結合的原則理工結合文理滲透的原則民主辦學與嚴格管理相結合的原則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學校還實施了一系列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水平有利于人才培養的改革措施學校的管理水平教學質量學術水平和辦學效益都有了較大的提高
學校歷史
1958年初北京地區一些研究所的科學家包括錢學森郭永懷等人提出以中國科學院的科研力量為基礎采取全院辦校所系結合的方針創辦一所新型的社會主義大學1958年5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主任聶榮臻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上海市領導柯慶施等商談在北京由中央出資建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同時上海市人民政府出資由中科院在滬所有研究所同期幫助創建上??茖W技術大學并為中國科學院中央部委直屬重點高校
中科院上海分院響應黨中央提出的向科學技術進軍的號召為盡快培養科技人才提出全院辦校的口號并由中科院在上海的各研究所負責為上??拼筠k一個系
1958年4-6月中科院上海辦事處主任王仲良邀請在滬各研究所科上??茖W技術大學紀念章
學家討論上??茖W技術大學的辦學方針宗旨探索院和校所和系的聯合辦學之路并定位把上??茖W技術大學辦成高級精密尖端專業學科的新型大學要為國家和上海的科研機構和新技術基地培養又紅又專的德智體和諧發展的優秀的高級科學研究和工程技術人才1958年9月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分校的名義招收首批488名新生9月14日在歐陽路臨時校址掛牌成立
1959年4月1日中科院上海分院黨委向上海市委報告要求正式選定校址學校擬設原子核物理系無線電電子學系技術物理系自動化系計算機技術系放射學系元素有機化學系物理冶金與化學冶金系硅酸鹽系藥物化學系生物系等12各系28個專業
1959年正式定名為上??茖W技術大學是建國初上海僅有的五所大學之一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上??茖W技術大學并由中科院院長郭沫若題寫校名原中央研究院院士中科院華東分院副院長周仁兼任校長
1960年9月學校遷入嘉定南門新校址辦學
1963年1月12日學校黨委向市委市科委請示學校專業調整的請示根據學校幾年來的辦學和國防科委六院校專業調整會議精神計劃設6個系13個 專業一工程力學系下設火箭總體設計火箭彈提制造工藝火箭發動機制造工藝三個專業二物理系下設固體物理金屬物理原子物理三個專業三 無線電電子學系設無線電電子學無線電技術兩個專業四化學系下設有機化學硅酸鹽化學和物理放射化學三個專業五數學系下設計算數學專業 六自動化系下設工業自動化專業
1973年1月學校生物催化專業調華東化工學院現華東理工大學
1974年12月20日 該校制造的電子計算機聯調初步成立KD-723電子計算機1972年開始制如今的上海大學校園風光
造1977年該校先后完成12項 重點科研項目其中主要有微波測量油層含水飽和度超薄切片機新型太陽能電池等青年教師郭本瑜發表的不可壓縮粘性流問題數值方法 流體力學差分格式差分介法的理論等論文鄭權的一個化工自動化中的數學模型報告都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重視
1978年10月11日 市計劃委員會和市革委會教衛辦聯合發文同意將上海第二科學技術學校改制為上??茖W技術大學分部擴大招收四年制本科生停招中專生
1981年學校管理權下放上海市人民政府并別確立為上海市屬重點大學
1994年4月8日 時任上海工業大學校長錢偉長由上海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吳程里陪同來該校會見該校60名黨政干部和部分專家校長郭本瑜校黨委副書記毛杏云等出席
1994年5月3日 學校召開黨政領導和各部處系所主要負責人會議校長郭本瑜校黨委副書記毛杏云通報了四校合并情況會上還宣讀國家教委1994110號致上海市人民政府文件關于同意上海市四所高校合并建立上海大學的通知
1994年5月27日上海大學成立 原上??茖W技術大學校址成為上海大學嘉定校區
社會評價
長期以來原上海工業大學原上??茖W技術大學原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是上海三所市屬重點高校實力其實超過部分國家部屬高校是上海和華東地區地區高級工程師科技研究人才高級醫學人才重要的培養基地在全國也享有較高聲譽90年代的全國211工程評選中上海市屬高校獲得2個名額為使三所本地高校都能入選上海市政府打算讓原上海工業大學和原上??茖W技術大學合并1994年學校與原上海工業大學原上海大學原上??萍几叩葘?茖W校合并組建上海大學原上??茖W技術大學工作結束歷時36年為祖國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科技人才他們大多成為上海各高校國家重點科研機構國家骨干企業的科技領軍人才和高級技術專家
科研實力
學校在貫徹教學為主努力為國家培養人才的同時積極開展科學技術研究注重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
歷史久遠教學樓
研究重點加強應用研究積極參與國家經濟建設中的科技攻關科研實力在全國處于較高水平取得了大批成果僅七五期間及1991年學校獲得部委市級以上的成果獎勵就有60項其中教委及市科技一等獎3項國家級獎勵9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國家發明獎二等獎1項三四等獎多項在基礎研究上也獲得重大成果根據中國管理科學院統計發表于國內外著名刊物的論文排列的學術榜1983--1985年(第一榜)1985--1987年(第二榜)該校工科都排全國在19名理科25名
學校有一支較強的師資隊伍有正教授41名其中學部委員3名博士導師8名被評為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8名享受政府津貼的有12名教(部)委教材指導委員會委員8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委3名
教學質量
原上??茖W技術大學在教學上已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和一系列嚴格的管理措施如在教學方案中貫徹理工結合文理滲透并先后實施了選優制學年學分制淘汰制主輔修制等教學管理制度學校注重課程建設普通物理高等數學非計算機類計算機無機化學等4門課被列為上海市高教局重點建設課程七五期間我校主編正式出版教材室31種自編教材380多種編制錄像教材132種建立了32個合同5年以上的生產實習基地50個生產實習點
知名校友
·周仁: 1892~1973中國冶金學家陶瓷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茖W技術大學首任校長
兩院院士嚴東生
·鄒元爔: 1915~1987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58年參與創辦原上??茖W技術大學冶金系兼任校務委員會委員系主任教授·嚴東生: 中國無機材料研究領域的奠基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國際陶瓷科學院院士先后任中國科學院上海分院副院長原上??茖W技術大學硅酸鹽化學與工學系首任系主任副校長名譽校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書記現上海大學名譽校長
·毛啟爽: 原西南聯大電機系教授原上??茖W技術大學副教務長無線電系首任系主任
·汪猷: 著名化學家原上??茖W技術大學元素有機化學系首任系主任
·王應睞: 著名生物學家原上??茖W技術大學生物物理化學系首任主任
·黃耀曾金屬有機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原上??茖W技術大學化學系首任副系主任
·黃宏嘉: 中國著名電子學家微波專家光纖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原上??茖W技術大學創建了微波科學研究實驗室原上??茖W技術大學副校長名譽校長現上海大學名譽校長
·陳騊聲: 1899~1992工業微生物學家是中國近代工業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1982年調到原上??茖W技術大學創立了生物工程系任系主任
·周慕堯原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1965年畢業于原上??茖W技術大學理化系核物理專業
·郭本瑜計算數學家1965年畢業于原上??茖W技術大學數學系原上??茖W技術大學校長.
原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
·王生洪原復旦大學校長1965年畢業于原上??茖W技術大學工程力學系精密機械專業原上??茖W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楊雄里中國科學院院士1963年畢業于原上??茖W技術大學生物系
·林國強中國科學院院士1964年畢業于原上??茖W技術大學化學系
·孫晉良中國工程院院士1968年畢業于原上??茖W技術大學化學系有機化學專業
·郭禮和著名分子生物學家1964年畢業于原上??茖W技術大學生物物理化學系
·鮑家善著名低溫物理學專家原上??茖W技術大學物理系教授名譽系主任校學術委員會主任
·王林鶴全國勞動模范1965年畢業于原上??茖W技術大學電機系后歷任上海滬光科學儀器廠工程師副廠長上海市總工會主席市經委副總工程師市發明協會副會長是中共第十一屆中央委員第十二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