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學校以理工科為主設立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和創業與管理學院等四個學院實行大學院制學院下不設系
二級學院 | 專業設置 |
---|---|
上??萍即髮W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 | 物理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 |
上??萍即髮W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 | 生物科學 |
上??萍即髮W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 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上??萍即髮W創業與管理學院 | 暫未招生 |
參考資料來源[3-7]
師資隊伍
學校按照1:10–1:12的師生比建設一支1000人規模的專任教師隊伍規劃選聘500位常任教授和500位特聘教授其中常任教授主要來源于國際著名大學的知名學者和優秀青年學者實行常任教授制Tenure System特聘教授主要來源于中科院上海分院研究院所的優秀科學家以及外籍著名教授截至2014年9月學校選聘已到位工作的專任教師近300位常任教授50余位特聘教授240余位其中包括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3位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1位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3位中國科學院院士3位中國工程院院士65位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以及33位國家/外專/青年/上海千人計劃人才 [8-9]
全職教授
IEEE FELLOWIEEE院士馬毅丁峙
中組部千人計劃龔晉慷丁峙
百人計劃吳家睿劉志杰楊旸姜標
中組部外專千人Raymond C. Stevens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吳家睿魯雄剛姜標
雙聘教授
諾貝爾獎得主Roger D. KornbergJames E. RothmanKurt Wüthrich
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Kurt Wüthrich
美國三院院士Richard A. Lerner
信息來源2014年10月官網信息整理[11-15]
培養模式
學校致力于培養德才兼備從事科學發現高技術第一屆校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
創新與新興產業創業的拔尖人才成為未來的科學引領者技術發明者和企業創辦者學校實行書院制學院書院分工協作培養人才其中學院側重于專業能力的培養書院側重于綜合素質培養和人格養成學校實行本科生導師制為每位本科生配備導師在學業生活職業等多方面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導學校注重社會實踐產業科研實踐及創新創業實踐鼓勵發展社團文化實行體育俱樂部制學校將構建國際化的學習環境為優秀學生提供海外學習交流機會學校將積極開展在線教育合作交流
國際合作
學校積極投身教育全球化與多所國際一流大學在教師培養課程共享雙學位和學生交換學術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務實合作并積極拓展與國內一流大學的交流合作關系學校已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芝加哥大學簽署校級合作協議并正在與麻省理工學院南加州大學等學校深入探討合作事宜
校企合作
與此同時學校致力于逾越科技與產業間的死亡之谷充分發揮自身區位優勢與區域內乃至全球的知名高科技企業在聯合研發聯合培養等方面開展實質性合作目前學校已與安進公司全球最大抗體藥物公司之一達成協議在校園內建立安進中國生物醫藥研發中心與博通公司全球最大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之一達成協議合作開展無線城市項目并成立物聯網聯合創新中心
2014年6月18日上??萍即髮W與芝加哥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協定將在科研學術文化教育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
合作伙伴
高校
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2.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企業
1. Amgen
2. Broadcom
3. Santander
學術研究
科研平臺
學校設立免疫化學研究所和iHuman研究所兩個研究所
免疫化學研究所
擁有抗體設計學抗體化學抗體治療學抗體結構學抗體功能篩選抗體工程學結構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和干細胞生物學等九個核心實驗室以實現一個新型重要抗體從發現到經過所有必要程序到最終轉變為藥物的研發過程
iHuman研究所
聚焦與人類重大疾病相關的人體細胞信號轉導中的重要科學問題開發工具化合物和抗體研發與人類健康密切相關的新型藥物在信號轉導的進化和認知領域開展深入的研究
科研成果
iHuman研究所已發表的論文情況截至2014年10月
1 Zhang K, Zhang J, Gao ZG, Zhang D, Zhu L, Han GW, Moss SM, Paoletta S, Kiselev E, Lu W, Fenalti G, Zhang W, Müller CE, Yang H, Jiang H, Cherezov V, Katritch V, Jacobson KA, Stevens RC, Wu B, Zhao Q., (2014) Structure of the human P2Y12 receptor in complex with an antithrombotic drug, Nature, 509(7498):115-8.
2 Zhang J, Zhang K, Gao ZG, Paoletta S, Zhang D, Han GW, Li T, Ma L, Zhang W, Müller CE, Yang H, Jiang H, Cherezov V, Katritch V, Jacobson KA, Stevens RC, Wu B, Zhao Q., (2014) Agonist-bound structure of the human P2Y12 receptor, Nature, 509(7498):119-22.
3 Zhao, L., Hua, t., Crowley, C., Ru, H., Ni, X., Shaw, N., Jiao, L., Ding, W., Qu, L., Hung, L., Huang, W., Liu, L., Ye, K., OuYang, S*, Cheng, G*, and Liu, Z. J*, (2014) Structural analysis of asparaginylendopeptidase reveals the activation mechanism and a reversible intermediate maturation stage, Cell Res, 24(3):344-58
4 Natashin PV, Ding W, Eremeeva EV, Markova SV, Lee J, Vysotski ES, Liu ZJ., (2014) Structures of the Ca2+-regulated photoproteinobelin Y138F mutant before and after bioluminescence support the catalytic function of a water molecule in the reaction. ActaCryst. D, 70(Pt3):720-32.
5 Jiao L, Ouyang S, Shaw N, Song G, Feng Y, Niu F, Qiu W, Zhu H, Hung LW, Zuo X, Shtykova E, Zhu P, Dong YH, Xu R*, Liu ZJ*. (2014) Mechanism of the Rpn13-induced activation of Uch37, Protein Cell, 10.1007/s13238-014-0046-z.
6 Natashin PV, Markova SV, Lee J, Vysotski ES, Liu ZJ (2014)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F88Y obelin mutant before and after bioluminescence provide molecular insight into spectral tuning among hydromedusan photoproteins. FEBS J. 281(5):1432-45.
7 Zhang L, Mo J, Swanson KV, Wen H, Petrucelli A, Gregory SM, Zhang Z, Schneider M, Jiang Y, Fitzgerald KA, Ouyang S, Liu ZJ, Damania B, Shu HB, Duncan JA, Ting J (2014) NLRC3, a Member of the NLR Family of Proteins, Is a Negative Regulator of Innate Immune Signaling Induced by the DNA Sensor STING, Immunity, 40(3): 329-341.
8 Song, G., Cheng, C., Wang, Li, Y., L., Ding, Shaw, N., Xiao, Z*, and Liu, Z. J*, (2014)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N-terminal methyltransferase-like Proteins, doi: 10.1002/prot.24443.
9 J. Gu, Y. Feng, X. Feng, C. Sun, L. Lei, W. Ding, F. Niu, L. Jiao, M. Yang, Y. Li, X. Liu, J. Song, Z. Cui, D. Han, C. Du, Y. Yang, S. Ouyang, Z. J. Liu, W. Han, (2014) Structur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Reveals LysGH15 as an Unprecedented EF-Hand-Like Calcium-Binding Phage Lysin, PLOS Pathogens, DOI: 10.1371/journal.ppat.1004109
學術資源
學校為更好地滿足學校初期各院系教學科研對文獻信息需求的急迫性圖書館以數據庫資源建設為優先發揮中科院共辦共建的優勢結合各方力量實現資源共享不斷豐富學校各類文獻資源信息資源 截止2014年10月已開通的數據庫或平臺有Reaxys數據庫EBSCO/Academic Search R&D數據庫Reaxys(原Beilstein/Gmelin Crossfire)化學資料數據庫ProQuest博碩士論文全文數據庫 中華數字書苑SCOAP3高能物理開放出版計劃[20-21]
歷史沿革
2008年9月26日中國科學院與上海市人民政府簽訂進一步深化院市合作協議書決定合作建設中科院上??萍即髮W
上海浦東科技園暨中科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充分利用雙方的資源和優勢共同建設一所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學2010年12月26日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籌正式入駐中國科學院上海浦東科技園
2012年4月28日教育部批準籌建上??萍即髮W
2012年10月12日上??萍即髮W免疫化學研究所揭牌成立Richard .A Lerner教授擔任首任所長
2012年10月29日上??萍即髮W與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協定在今后五年開展教育文化與科研合作
2012年11月12日諾貝爾獎獲得者Roger D. Kornberg受聘上??萍即髮W免疫化學研究所教授
2012年11月20日上??萍即髮WiHuman研究所揭牌成立Raymond C.Stevens教授擔任首任所長
2012年12月9日至13日上??萍即髮W成功舉辦2012年國際前沿信息科學技術研討會
2012年12月28日上??萍即髮W校園建設正式啟動標志著上??萍即髮W籌建工作進入了實質性階段
2013年9月3日上??萍即髮W首屆研究生開學典禮在中科院上海浦東
上??萍即髮W(8張)科技園舉行2014年2月上??萍即髮W宣布將招收首屆200名本科生
2014年3月起上??萍即髮W開展第一屆本科生校園開放日活動
2014年9月上??萍即髮W第一屆本科生第二屆碩士研究生入學
備注上??萍即髮W與曾經存在過的上??茖W技術大學是完全不同的兩所學校兩者沒有任何關系
學校領導
姓名 | 現任歷任職務 | |
---|---|---|
主任 | 徐匡迪 | 原第十屆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上海市人民政府市長原中國工程院院長 |
委員 | 周小川 | 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
委員 | 翁鐵慧 |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委員 | 丁仲禮 | 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教育委員會主任中國科學院大學校長 |
委員 | 傅成玉 |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
委員 | 江綿恒 | 上??萍即髮W校長 |
委員 | 朱志遠 | 上??萍即髮W黨委書記 |
姓名 | 現任歷任職務 |
---|---|
江綿恒 | 上??萍即髮W校長 |
朱志遠 | 上??萍即髮W黨委書記 |
印 杰 | 上??萍即髮W副校長兼教務長 |
華仁長 | 上??萍即髮W副校長 |
龔晉慷 | 上??萍即髮W副校長 |
魯雄剛 | 上??萍即髮W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兼副校長 |
校園文化
校訓
立志成才報國裕民
理念
上科大的辦學理念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學校將針對我國在能源材料環境人口健康核心技術等領域所面臨的嚴峻挑戰探索基于創新的解決方案推動基于創新的生產力發展為國家和區域轉型發展做出實質性貢獻
使命
上科大的辦學使命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學校致力于培養從事科學發現高技術創新與新興產業創業的拔尖人才使成為未來的科學引領者技術發明者和企業創辦者上科大的人才培養生態系統具有四個鮮明特色一是科技與教育緊密結合二是科教與產業緊密結合三是學院書院分工協作培養人才四是立足自身開放合作
校園環境
岳陽路校區
/div> 岳陽路校區為上??萍即髮W辦公校區位于上海市徐匯區岳陽路319號中科院上海分院8號樓200031該校區有部分碩士研究生在讀
張江校區
/div> 張江校區為上??萍即髮W在建校區將來作為上??萍即髮W的主校區位于上海市浦東新區??坡?00號該校區一期工程公共教學區本科生宿舍樓1#2于2014年8月底竣工2014年9月起上??萍?a href="http://www.hnxsx666.com/doc-view-1708.html">大學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將在此校區就讀
張江校區坐落于中國科學院上海浦東科技園上海張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部具體位置在川楊河以南華夏中路中環以北羅山路以東金科路以西內面積近1平方公里學校正在建設中的校園占地約900畝總建筑面積70余萬平方米校園建設充分體現學生教師為本教學科研融合綠色環保智能的規劃設計理念預計將于2015年秋季開學時基本建成
2014年8月25日張江校區本科生宿舍1#2#樓如期竣工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