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匯構成
日語受到漢語的影響很大。在日語里,有語法實意的詞都含有漢字且大部分與實意相關。所以通常即便是不懂日語的朋友看到一個短句也能大概明白意思。不過因為影響日語的是文言文而不是白話文,所以有些詞也不能以現代漢語的角度去理解。
還有一些詞語雖然也含有漢字(而且有的不是日本人自造的漢字),不過意思卻相差很多。如:時間(じかん)不等于中文中的時間,代表是一個時間段,類似這種的還有年間(ねんかん)。
從漢字中可以理解意義的
日語漢字 | 假名讀法 | 中文含義 |
體重計 | たいじゅうけい | 體重計 |
庭 | にわ | 庭院 |
美術館 | びじゅつかん | 美術館 |
記念品 | きねんひん | 紀念品 |
問題 | もんだい | 問題 |
全員 | ぜんいん | 全員(所有人) |
公園 | こうえん | 公園 |
お茶 | おちゃ | 茶 |
學校 | がっこう | 學校 |
從漢字中可以猜出意義的
日語漢字 | 假名讀法 | 中文意義 |
時計 | どけい*とけい | 時鐘 |
人形 | にんぎょう | 人偶 |
元気 | げんき | 健康 |
映畫 | えいが | 電影 |
卒業 | そつぎょう | 畢業 |
授業 | じゅぎょう | 教課 |
洋服 | ようふく | 泛指除“和服”外的服裝 |
殘業 | ざんぎょう | 加班 |
冬休み | ふゆやすみ | 寒假 |
自分 | じぶん | 自己 |
會社 | かいしゃ | 公司 |
頑張り | がんばり | 堅持;努力 |
漢字與單詞完全不搭邊的
日語漢字 | 假名讀法 | 中文意思 |
朝飯前 | あさめしまえ | 簡單 |
一味 | いちみ | (干壞事)一類人 |
遠慮 | えんりょ | 客氣 |
大丈夫 | だいじょうぶ | 沒關系 |
大方 | おおかた | 一般人 |
留守 | るす | 不在家 |
手紙 | てがみ | 信 |
大家 | おおや | 房東 |
女將 | じょしょう | 老板娘 |
十八番 | おはこ | 拿手好戲 |
一番 | いちばん | 最好的 |
切符 | きっぷ | 票;券 |
外來語
日語不僅有豐富的本土產生的詞匯,它還有許多源自別國的詞。如一些從中文來的外來語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使用廣泛,以致它們不被認為是從日本之外引進的外來語。在十九世紀晚期和二十世紀初從西方引進新概念時,經常會使用日文字的新搭配來翻譯它們。這些詞是現代日本人所使用的知識詞匯的重要組成部分。
例如:收音機→ラジオ咖啡→コーヒー計算機→コンピューター家→ホーム
除了這些外來語外,日語中還有許多詞匯是從英語和其他歐洲語言借來的。雖然造新詞的方法繼續存在,但以原狀引進西方的詞匯的做法很普遍,如"volunteer"(志愿者)、"newscaster"(新聞廣播員)等等。日語還創造了一些假英語詞匯(英語中實際沒這些詞)諸如 "nighter"(夜晚的運動比賽),"salaryman"(掙工資的工人)。這一趨勢在最近幾年明顯增長。
片假名單詞(日語外來語)
1.日語片假名只是一個表音的文字符號,如果只看單詞表面根本無法知道該單詞的具體意思。
2.日本人制造片假名完全是為了貪圖方便。事實上片假名在引進或翻譯來自日本以外的外來語時確實很方便。比如:英文“drink”,日本人甚至不用把它翻譯成“飲料 / 飲み物”,而直接采用音譯法根據該英文(或外來語)的讀音把它“翻譯成”片假名單詞“ドリング”。因此從理論上講,日語的片假名單詞數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的。
3. 正是因為上面第 2 點的原因,根本不需要是一個權威的機構,任何一個日本人都可以把一個外國的單詞簡單地翻譯成一個與之相對應的日語片假名單詞,甚至可能該片假名單詞從未在日本國內的其他任何地方出現過。有的時候同一個外來語單詞可以有 2 種或更多種的片假名單詞寫法。以至于可以說現代日本的片假名單詞達到了泛濫成災的地步是一點也不為過。
4. 有些日語片假名單詞,因為還沒有被廣大的日本大眾接受或業界人士的認可,它可能在日本的現實生活中也只能注定是曇花一現的命運,具體可能包含以下幾種情況:
1) 外國人的人名
2) 外國的地名
3) 日本國內或國外的一些公司的名稱
4) 日本國內或國外的產品的商標名、品牌名
5) 日本國內或國外的建筑物的名稱
6) 有的日本人喜歡把平假名寫成片假名
7) 其他等等
敬語
日本人發展了一個具有完整體系的敬語,日語叫做敬語(けいご),它用以表示談話者對談話對象的尊重。這里涉及不同程度的語言,敬語的熟練使用者有廣泛的可供選擇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以便產生所希望的禮貌程度。一個簡單的句子可以有20多種表達方式,這要取決于談話者與談話對象之間的相對地位關系。決定談話的恰當禮貌程度有相當的挑戰性,因為相對地位關系是由許多因素的復雜組合來決定的,如社會地位、級別、年紀、性別、甚至替別人幫過忙或欠別人人情。兩個人初次見面,不了解對方屬于哪個階層,或其社會地位看似相同(也就是說衣著或行為舉止上沒有明顯區別),有一種可供使用的中性的或中等級語言??傮w來說,婦女比男士傾向于使用更禮貌的語言,而且使用的場合更多。掌握敬語絕非易事。有些日本人比別人更擅長于使用敬語。敬語近乎無數,多體現在名詞、形容詞、動詞和副詞上。所謂的敬語是用于稱呼談話對象或與他/他相聯系的事情的,如親戚、房屋或所有物。相反,有一些特別謙虛的詞,是講話者用于指自己或與自己相關的事情的。這兩種表達方式之間產生的那種差距表示出對談話對象的恰如其分的尊重。
(常用的有おシになります和おシします/いたします等)
語法特點
語法
按語言結構特點分類,日本語屬于黏著語,同韓語一樣,目前沒有一個合適的語系。
在語言表達上分為簡體和敬體,另外有發達的敬語體系。
作為一種基本的結構,典型的日本句子的句式是主語-賓語-謂語。例如,太郎がりんごを食べた(Tarou ga ringo wo tabeta)照字面直接的意思是"太郎一個蘋果吃了"。
當日本人覺著從語境中聽者能理解,也就是談話者或作者自信談話對象對所談及的情況有一定了解時,經常會省略主語或賓語。在這種情況下,上面所講的那個句子可能會變成,りんごを食べた(ringo wo tabeta)("吃了一個蘋果")或僅為:食べた(tabeta)("吃了")。
在日語中,不像在英語中,詞序并不能表明名詞在一個句子中的語法作用。名詞并不象有些語言中那樣,會因語法需要加以變化。代之,語法作用是通過名詞后面的虛詞來表示的。較重要的是が(ga), は(ha),を(o),に(ni)和の(no)。虛詞は(ha)特別重要,因為它標志著一個句子的話題或主題。
日語中的動詞變格不能反映出人稱和單復數。在現代語中,所有動詞在字典中的形式都是以元音u結尾。這樣,動詞“食べる”(taberu)就象英語中"吃"的動詞原形"to eat",盡管它本身實際上是一般現在時,意思是"eat(吃的動詞原形)/eats(吃的第三人稱單數)"或者"will eat"(將吃,吃的將來時)。其它的一些變格形式是“食べない”。
時態
日語中主要有3種時態:過去時;現在時;將來時。其中,現在時和將來時沒有明顯的時態標記,要靠動詞的種類和上下文的關系區別。因此,從形態上說,我們也可以認為日語的時態分為過去時和非過去時兩種。
例如:
(1)過去時:(即帶有時態標記“た”)
①読んだ(已經完成)對應的英語為“hehas read”
②読んでいた(尚未完成)“読んでいた”對應的英語為 “he was reading”(可以這么理
解,但不完全是這樣。這個更像西班牙語的過去未完成時。)
(2)非過去時:(即不帶時態標記“た”)
①読む(將要進行/反復恒常的動作)對應的英語為“he is going to read /he reads”
②読んでいる(正在進行)對應的英語為“he is reading”
書寫
日語書寫一般為漢字和平假名混合書寫。但公務文件
和科技論文多為橫寫。除了漢字和平假名,還可以用片假名和羅馬音。小學生學習996個“教育漢字(きょ ういくかんじ)”,一般常用于社會生活的“常用漢字(じょうようかんじ)”有1945個。此外還有一些人名、地名所用的漢字。
日語漢字的字體與中國漢字的字體大致相同。但很少有中國簡體字那樣的簡體字。
漢字
日語漢字是從中國傳來的。也有日本自造的漢字,但為數甚少。雖然專業論文、文學作品中出現一些常用漢字以外的漢字,但自1945年以后,繁難漢字逐漸淘汰。據說只要知道2500個漢字便可閱讀一般讀物。
在中國,小學要學習3000個漢字,相形之下,日本漢字數量不多,看來比較簡單,其實不然。由于字形、音讀、訓讀三個方面與中國漢字不同,需要全面了解,熟練掌握。
標點
在標點方面,日語的句號、感嘆號和省略號與漢語一樣,逗號有“,”和“、”兩種(同一段話只能用一種)。引號使用規則也與漢語一樣。日語中有問號,不過一般幾乎很少使用,使用時一般為簡體表現。通常情況表示疑問需要在句末加か,句尾仍用句號。
除逗號、句號外,現代日本還使用以下符號。
1.引號「」引用句子和書寫會話時使用,稱作單引號,相當于漢語的引號,日語中不使用“”。
2.雙引號『 』在標注書名時使用,相當于漢語的書名號。
符號
1.々 —重疊字符號
例:人々、國々、佐々木
注:過去中國大陸頒布的第二版簡化漢字方案(已廢止)也有采用々作為重疊字符號這樣的語法。
2.~— 波浪線符號,表示“從……到……”的意思。
例:東京~大阪三月~五月
使用人數
日語在網絡用戶中的使用人數有9900萬人,居世第4位。以日語為母語的人有1億2500萬人,在20個國家中位列第9,而網絡使用人數則上升了5位。
可能大家會以為把日語作為通用語的國家只有日本,但在帕勞的昂奧爾州也在把日語作為通用語。這是因為1914年到1945年日本曾統治帕勞,在那期間使用了日語授課。
假名
在古代,日本民族只有自己的民族語言,而沒有自己的文字。后來,漢文化傳入日本,日本人開始能用漢文記事。
到了公元五世紀中葉之后,日本人民創造了用漢字作為表間符號來書寫日語的方法。至八世紀后,這種將漢字作為表記符號的方法已經被普遍采用,日本古代著名的詩歌集《萬葉集》就是采用這種書寫方法。如日語的“山”,讀作“やま”,在《萬葉集》中就用“也麻”兩個漢字來書寫?!皸@”讀作“さくら”,就用“散久良”三個漢字來書寫。日語中的助詞“て、に、を、は”等則用“天、爾、乎、波”等漢字來表示。這種書寫方法后來被稱為“萬葉假名”。但是,用萬葉假名式的漢字記事作文十分繁雜,在此后來慢慢簡化,只寫漢字楷書的偏旁,如“阿”->“ア”,“伊”->“イ”,“宇”->“ウ”等。另外,柔和的漢字草書適合于書寫日本和歌,尤其在盛行用草書書寫信件、日記、小說之后,逐漸形成了一種簡練流暢、自由灑脫的字體,如“安”->“あ”,“宇”->“う”等。
至此,日本民族終于利用漢字創造了自己的文字。由于這些文字都是從漢字字形假借而來的,因此稱為“假名”。根據假名的書寫方法不同,取自漢字楷書偏旁的稱為“片假名”(カタカナ),從漢字草書演變而來的稱為“平假名”(ひらがな)。片假名和平假名都是以漢字為基礎創造的表音文字。一般書寫和印刷都用平假名,片假名通常用來表示外來語和特殊詞匯。
例如:これは日本語のテキストです。(譯文:這是日語課本。)
平假名 這個句子中的“これは”、“の”、“です”就是平假名。平假名是日語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直接構成單詞,如例中的“これ”就是“這個”的意思(相當于英語中的“this”);の(發音“no”)是“的”的意思,前面的“は”最后的“です”用在一起表判斷,也就是“……是……”的意思。平假名也可以充當句子中的其它無具體意思的成份,如例中的“は”就是一個助詞,用來分隔“これ(這)”和“日本語”。另外,它還是日文中漢字讀音的基本單位,和漢語拼音的作用有點相似。
片假名 “テキスト”是片假名。片假名和平假名是一一對應的,讀音相同和相似,只是寫法不同,你可以把它理解成英語中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的差別(但它們并不是一回事,只是為了方便你的理解)。片假名主要用來構成西方外來語及其它一些特殊詞匯。如例中的“テキスト”(發音“te ki su to”)的意思是“課本”,就是從英語單詞“text”音譯過來的。
此外,日語中還有用源于羅馬的拉丁字母來表示日語的方法,稱為“羅馬字”,類似我國的“拼音”。
羅馬字主要多見于人名、地名、機構名等專有名詞,并常用于日文電腦輸入法。
以下給出現行平假名和片假名的來歷。
あ段 | い段 | う段 | え段 | お段 | |
あ行 | あ安 | い以 | う宇 | え衣 | お於 |
か行 | か加 | き幾 | く久 | け計 | こ己 |
さ行 | さ左 | し之 | す寸 | せ世 | そ獸 |
た行 | た太 | ち知 | つ川 | て天 | と止 |
な行 | な奈 | に仁 | ぬ奴 | ね禰(mi2) | の乃 |
は行 | は波 | ひ比 | ふ不 | へ部 | ほ保 |
ま行 | ま末 | み美 | む武 | め女 | も毛 |
や行 | や也 | (い) | ゆ由 | (え) | よ與 |
ら行 | ら良 | り利 | る留 | れ禮 | ろ呂 |
わ行 | わ和 | ゐ為 | (う) | ゑ惠 | を遠 ん無 |
其中黑體字的兩組假名已經不用,但仍然標出。
日語里的漢字
漢語中的漢字在日語中叫漢字(かんじ),實際上是表意符號,每一個符號都代表一件事或一個觀點。常見的是一個漢字有一個以上的音。在日本,漢字是用來書寫起源于中國的詞和土生土長的日本詞。
語系
日語極富變化,不單有口語和書面語的區別,還有簡體和敬體、
義務教育教科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日語(3張)普通和鄭重、男與女、老與少的區別。不同行業和職務的人說話也不同。這個方面體現出日本社會森嚴的等級和團隊思維。日語中的敬語發達。敬語的使用使得公眾場合下的日語十分典雅。但過于繁復的語法使得學習敬語異常困難。即使土生土長的日本人也不能完全熟練掌握。同樣敬語發達的語言還有藏語、朝鮮語、蒙古語等。日語的發音很簡單、只有五個母音音素和為數很少的輔音。加上不常用的各種發音總共只有不超過100個。和日語發音類似的有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一般來說,這三種語言的發音中輔音和母音的比例接近1:1。日語的詞匯十分豐富,且數量龐大,大量吸收了外來語。一般詞匯(不包括人名和地名)有3萬多個(1956年)。日語和阿爾泰語系、南島語系都有密切的關系,受漢語影響很大,吸收了本來作為漢藏語系特點的聲調和量詞,因此使日語的語言學歸屬變得十分復雜。語言學家對于日語的起源存在不同的意見。關于日本語的起源有多種理論。許多學者認為,從句法上說,日語接近諸如土克曼語和蒙古語之類的阿爾泰語系語言。日語在句法上與朝鮮語相似是得到廣泛認可的。也有證據表明,日語詞法和詞匯在史前受到南面的馬來-波利尼西亞語系語言的影響。
國字
日語里“國字”這個詞有三個意思:一是日本國的文字, 包括漢字、假名等用來記錄日語的所有的文字符號;二是日本人創造的假名,以區別于由中國傳去的漢字,三是日本人模仿漢字的結構自造的漢字。但日本人通常所說的“國字”,是指第三種意思。這時的“國字”又叫“ 和字”、“ 俊字”、“ 和俗字”、“ 和制漢字”等。在這里要討論的問題就是第三種意思的“國字”。
漢字傳入日本后, 日本人就舍棄漢字的音而用其形和義來表示日語的固有詞匯,如用“山” 表示“やま”,用“ ?!北硎尽挨Δ摺薄钡?。但由于日本的自然環境,社會形態,生活習慣等諸多方面與中國不同, 所以日語里有些概念是漢語里所沒有的,也就找不到相應的漢字來表示日語里的這些概念, 于是日本人就模仿漢字的結構自造漢字來表示日語里的這些概念。如造“榊” (讀作さかき)字表示祭神之樹,造“辻” (讀作つじ)字表示十字路口,造“峠”(讀作とうげ)字表示山路由上山轉向下山的最高處(后由中國學者經日本引入康熙字典),造“躾”( 讀作しつけ)字表示禮節、禮貌上的教養、管教。
國字的大部分是用六書的“會意法”創造的,即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漢字或漢字部件組合在一起表示一個概念。下面舉幾個典型的會意法造的國字。
辷る(すべる):走之旁和意為平滑的“一”字組合表示“滑”、“發滑”(注:該詞又作滑る)
辻(つじ):和“十”組合在一起表示“十字路口”
但是戰后日本采取限制使用漢字的政策,絕大部分國字已經廢棄不用,一般用在地名及人名中。
音読、訓読、熟字訓
日語中大量使用漢字。日語中的全部漢字約有幾萬個之多,但是常用的則只有幾千個。1946年10月日本政府公布了“當用漢字表”,列入1850個漢字。1981年10月又公布了“常用漢字表”,列入1946個漢字。在教科書和官方文件中,一般只使用列入“常用漢字表”中的漢字。
每個漢字一般都會有兩種讀法,一種叫做“音讀”(音読み / おんよみ),另一種叫做“訓讀”(訓読み / くんよみ)。
“音讀”模仿漢字的讀音,按照這個漢字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時候的讀音來發音。根據漢字傳入的時代和來源地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唐音”、“宋音”和“吳音”等幾種。但是,這些漢字的發音和現代漢語中同一漢字的發音已經有所不同了?!耙糇x”的詞匯多是漢語的固有詞匯。
“訓讀”是按照日本固有的語言來讀這個漢字時的讀法?!坝栕x”的詞匯多是表達日本固有事物的固有詞匯等。
有不少漢字具有兩種以上的“音讀”音和“訓讀”音。
部分詞例如下:
音讀詞例:
青年(せいねん)、技術(ぎじゅつ)、戀愛(れんあい)、翡翠(ひすい)、読書(どくしょ)、人(じん,にん)、幸福(こうふく)、
訓讀詞匯:
青い(あおい)、術(すべ)、戀(こい)、好き(すき)、読む(よむ)、人(ひと)、幸せ(しあわせ)、
漢字“?!笨梢宰x成“かい”也可以讀成“うみ”?!挨ぁ笔撬囊糇x,“うみ”是它的訓讀。
“史·憲·巨”等漢字一般只使用它們的一種音讀,“貝·又·咲(さ)く”一般只使用它們的一種訓讀,但這類漢字較少。日語里的漢字通常都有兩三種甚至更多的音訓讀發音。比如“生”,音讀可讀作“セイ·ショウ”,訓讀可讀作“いきる·いかす·いける·うまれる·うむ·おう·はえる·はやす·き·なま”等。
同上面所說的,漢字每個字都有與之對應的音讀、訓讀,但也有一些比較特殊。比如“梅雨”,它的發音為“つゆ”,不能把每個漢字分別讀什么區分開來。我們把這類發音叫做“熟字訓”。以下這些也是“熟字訓”:
田舎(いなか) 時雨(しぐれ)相撲(寫作“相撲”,すもう)土產(みやげ) 為替(かわせ)紅葉(もみじ)吹雪(ふぶき) 足袋(たび)日和(ひより)蒲公英(たんぽぽ)
音韻學
講西班牙語和意大利語的人會發現日語的短元音--a、i、u、e、o的發音與那些語言很相近。長元音-aa、ii、uu、ei、ee或者oo的發音長度為短元音的兩倍(盡管ei經常被發作兩個元音)。長短元音間的區別很關鍵,因為它會改變一個詞的意思。
輔音是k、s、sh、t、ch、ts、n、h、f、m、y、r、w、g、j、z、d、b和p。摩擦音sh(如英語中的"shoot")和破擦音ch、ts和j(分別如英語中的"charge"、"gutsy"和"jerk")被當作單輔音。g的發音通常都如英語"game" 中的濁輔音,而不是"gene"中的那種g的發音。
與英語一個主要區別是,日語沒有重讀的重音:每個音節的重音相同。英語音節有時會被拉長,但在日語中,一連串的音節在發音時如節拍器一樣規則。跟英語一樣,日語有一種高低聲調的重音系統。
等級考試
新級別
新JLPT分為N1、N2、N3、N4、N5共5個級別,N1與原日本語能力測試中的1級相比(約相當于我國大學本科專業日語3~4年級的水平),加深了高難度部分。但是,及格線與現行測試基本相同;N2與原日本語能力測試的2級水平基本相同;N3介于日本語能力測試二級與三級之間的水平(新設);N4與原日本語能力測試的3級水平基本相同;N5與原日本語能力測試的4級水平基本相同。
語音
日語通常把漢字和平假名混合書寫,外來詞和某些其他的詞則用片假名書寫。學生從一開始就應當掌握日語的普通寫法和讀法,而羅馬字拼音可以有效地用來作為一種輔助手段,直至完全掌握了平假名為止。
用羅馬字拼寫日語有幾種不同的體系。其中訓令式(“官方體系”)可以認為是最完備的,而黑本式對于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學習日語則較為容易應用。利用黑本式能較容易地從英語語音體系轉換成日語語音體系。除此之外,大多數日英詞典使用黑本式。
下面對日語語音的描寫包括:①平假名,②羅馬字,③發音描寫。
元音
あ(a)大致相當于英語father中的a,但口的開度略??;比漢語的“啊”(a)也略小。
い(i)與英語eat中的元音相似,但短而略緊;比漢語普通話的“衣”(i)松些。
う(u)和漢語普通話的“烏”相似,但嘴唇幾乎是平的,不要那樣用力前突。請咬合住上下齒,稍張開嘴發出“u”
え(e)和漢語“爺”(ie)的后半部分發音相似,但部位略靠前,和英語egg中的元音相像,但口略合。
お(o)和漢語普通話的“歐”(ou)中的第一個韻母“o”相似,但不要像漢語的那樣從口腔后部發音。嘴的開度介于あ和う之間。
輔音
か(ka),き(ki),く(ku),け(ke),こ(ko)這是輔音k與a,i,u,e,o等五個元音的組合。當發這些音的時候,請記?。?/p>
*輔音k的發音方法是,后舌面緊貼軟顎,形成阻塞,然后使無聲氣流沖破阻塞,就發出k音。再把k和a, i, u, e, o拼讀。
*發ki中的k音時,部位略向前移,這是因為受i音的影響。
*ki和ku中的元音往往只做好發元音的口形,但不發出音來。這叫做“元音無聲化”。當日語的i和u處于清輔音k,t,p,s(或sh),和h(或f)之間的時候,常常發生元音無聲化現象。例如:shita, kusuri
が(ga),ぎ(gi),ぐ(gu),げ(ge),ご(go)這是五個濁音,是由輔音g和a,i,u,e,o五個元音拼成的。當g位于詞首的時候,讀音與英語詞go中的g相似;當它處于詞中間或作助詞用的時候則讀音近似英語詞king中的ng,日語稱“鼻濁音”。其書寫方法是在與其相對的淸輔音か、き、く、け、こ的右上角加上兩點即可。以下的濁音寫法與此相同;半濁音在假名右上角加小圓圈。
さ(sa),す(su),せ(se),そ(so)
以上是四個清音。音節的輔音s和漢語普通話的“私”發音很相似。但し(shi)中的頭一個音不同,它和漢語普通話的“西“相似。
ざ(za),ず(zu),ぜ(ze),ぞ(zo)
以上是四個濁音。z和s的發音部位、方法相同,只是發音時要呼出有聲氣流。じ(ji)也是濁音。j和sh的發音部位相同,但要呼出有聲氣流。
た(ta),て(te),と(to)
以上是三個清音,由輔音t分別和a,e, o相拼而成。t的發音方法是舌前端和上齒齦接觸而形成阻塞,然后用無聲氣流沖開阻塞而成,和英語詞time中的t相近。ち(chi)的發音接近漢語普通話的“七”。つ(tsu)中的元音u發音很輕,因而つ(tsu)的發音接近漢語普通話的“次”而不是“粗”。
だ(da),で(de),ど(do)
這是三個濁音,由輔音d分別和元音a, e, o相拼而成。d的發音部位和方法和t相同,但要呼出有聲氣流。
在現代日語中,ぢ和じ,づ和ず在發音上沒有區別,只是書寫上有區別。
な(na),に(ni),ぬ(nu),ね(ne),の(no)
以上各音節的第一個音和英語詞note中的n音相似。但に(ni)中的n音部位稍向后,這是因為受i的影響。
は(ha),ひ(hi),ふ(fu),へ(he),ほ(ho)
以上五個清音是輔音h分別與五個元音相拼而成。h的發音方法是口腔自然張開,呼出的無聲氣流在喉頭發生摩擦。它比英語詞home中的h要弱一些。ひ(hi)中的h因為是在i的前面,所以舌頭向上抬起靠近硬顎而產生摩擦。ふ(fu)既不同于英語中的h,也不同于f(如fox)。發此音時把雙唇斂起像吹熱湯的樣子,并且產生摩擦。雙唇不要撮成圓形,而且牙齒不要接觸嘴唇。
ば(ba),び(bi),ぶ(bu),ベ(be),ぼ(bo)
其中的濁輔音與英語詞boy中的b相似。
ぱ(pa),ぴ(pi),ぷ(pu),ぺ(pe),ぽ(po)
這是五個半濁音。其中輔音P好似英語詞pie中的p,但沒有那么強烈的送氣。
ま(ma),み(mi),む(mu),め(me),も(mo)
以上各音節中的m發音方法是:閉住雙唇,阻塞氣流,同時從鼻腔送出帶音氣流。它近似英語詞my中的m,但力量不如它強。
や(ya),ゆ(yu),よ(yo)
以上各音節中的輔音y,類似英語詞中的第一個音。yi音和ye音在現代日語不存在。
ら(ra),り(ri),る(ru),れ(re),ろ(ro)
口語中r的發音是用舌尖輕彈上齒齦。(這個音有幾種不同的發法,但這里講的是標準的發音方法。)
わ(wa),を(wo)
日語中發wa音時雙唇比較松弛,有時讀得很像a。wi, wu, we等音在標準日語中不存在。
拗音
以下各音節中有一個y音(如同英語詞yes中的)。它的發音出現在為首的輔音之后,以及這個輔音和后面的元音拼讀之前。
きゃ(kya),きゅ(kyu),きょ(kyo)
ぎゃ(gya),ぎゅ(gyu),ぎょ(gyo)
しゃ(sha),しゅ(shu),しょ(sho)
最后三個音節中為首的輔音し(sh),如同英語詞she中的sh。
じゃ(ja),じゅ(ju),じょ(jo)
以上三音節中為首的輔音j(如jump中的)與a, u,o相拼即成。
ちゃ(cha),ちゅ(chu),ちょ(cho)
以上三音節中的輔音ch與英語詞cheese中的第一個輔音相似。
にゃ(nya),にゅ(nyu),にょ(nyo)
ひゃ(hya),ひゅ(hyu),ひょ(hyo)。
びゃ(bya),びゅ(byu),びょ(byo)。
ぴゃ(pya),ぴゅ(pyu),ぴょ(pyo)。
みゃ(mya),みゅ(myu),みょ(myo)。
りゃ(rya),りゅ(ryu),りょ(ryo)。
成音節輔音
ん(n)
用平假名“ん”代表的這個音并非永遠發相同的聲音,但發此音時氣流總要通過鼻腔而且占一個整音節的長度,這是不變的。根據所處地位的不同,n可以讀成以下各種音的一種:
1)在m,p或b之前——讀成m(如英語詞my中的);
2)在n,t,d,或z之前——讀成n(如英語詞night中的);
3)在k, g或ng之前,以及在詞尾——讀成ng(如英語詞king中的ng)。
4)在元音之前以及除上面提到的幾個音之外的音之前一一發音時氣流從鼻腔沖出,舌頭不要抵住上顎或齒齦。
在黑本式羅馬拼音體系中,n在m, p, b之前時用m表示。雖然這樣做接近實際的讀音,但為了一致起見,本書的羅馬字拼音仍采用n表示(如shinbun)。
っ(p,t, s, k)
日語中兩個音節之間用小字っ代表的音在羅馬字拼音中寫成兩個輔音;其中第一個輔音占一個整音節長度。
例如:やっぱり(yappari) もって(motte)
しっかり(shikkari) まっすぐ(massugu)
五十音圖
清音 (清音 せいおん) | |||||
あ段 | い段 | う段 | え段 | お段 | |
あ行 | あア(a) | いイ(i) | うウ(u) | えエ(e) | おオ(o) |
か行 | かヵ(ka) | きキ(ki) | くク(ku) | けヶ(ke) | こコ(ko) |
さ行 | さサ(sa) | しシ(shi) | すス(su) | せセ(se) | そソ(so) |
た行 | たタ(ta) | ちチ(chi) | つツ(tsu) | てテ(te) | とト(to) |
な行 | なナ(na) | にニ(ni) | ぬヌ(nu) | ねネ(ne) | のノ(no) |
は行 | はハ(ha) | ひヒ(hi) | ふフ(fu) | へヘ(he) | ほホ(ho) |
ま行 | まマ(ma) | みミ(mi) | むム(mu) | めメ(me) | もモ(mo) |
や行 | やヤ(ya) | (i) | ゆユ(yu) | (e) | よヨ(yo) |
ら行 | らラ(ra) | りリ(ri) | るル(ru) | れレ(re) | ろロ(ro) |
わ行 | わワ(wa) | (i) | (u) | (e) | をヲ(o) |
ん(n) | |||||
濁音 (濁音 だくおん) | |||||
か行 | がガ(ga) | ぎギ(gi) | ぐグ(gu) | げゲ(ge) | ごゴ(go) |
さ行 | ざザ(za) | じジ(ji) | ずズ(zu) | ぜゼ(ze) | ぞゾ(zo) |
た行 | だダ(da) | ぢ ヂ(ji) | づ ゾ(zu) | でデ(de) | どド(do) |
は行 | ばバ(ba) | びビ(bi) | ぶブ(bu) | べベ(be) | ぼボ(bo) |
半濁音 (半濁音 はんだくおん) | |||||
は行 | ぱパ(pa) | ぴピ(pi) | ぷプ(pu) | ぺペ(pe) | ぽポ(po) |
拗音(拗音) | |||||
か行 | きゃキャ(kya) | きゅキュ(kyu) | きょキョ(kyo) | ||
さ行 | しゃシャ(sha) | しゅシュ(shu) | しょショ(sho) | ||
た行 | ちゃチャ(cha) | ちゅチュ(chu) | ちょチョ(cho) | ||
な行 | にゃニャ(nya) | にゅニュ(nyu) | にょニョ(nyo) | ||
は行 | ひゃヒャ(hya) | ひゅヒュ(hyu) | ひょヒョ(hyo) | ||
ま行 | みゃミャ(mya) | みゅミュ(myu) | みょミョ(myo) | ||
ら行 | りゃリャ(rya) | りゅリュ(ryu) | りょリョ(ryo) |
注意:“お”和“を“、”じ“和”ぢ“、”ず“和”づ“的字形不同,但發音相同。
漢字廢止論
釋義
日本語:漢字廃止論(かんじはいしろん)
漢字廢止論,是中國、日本、越南、朝鮮等屬于漢字文化圈的國家內部,主張廢止漢字,改用拼音文字的言論。在朝鮮、韓國、越南事實上已成功。這里只介紹日本的情況。
(注:以下內容翻譯自維基日本)
廢止贊成派
1.初等教育(小學教育)中用于漢字學習的時間非常多,取消漢字之后只需學習少量的文字(假名),減輕學習負擔
2.不用說,外國人、幼兒以及學童等等日語能力較弱的人,理解錯誤布告、指示信息的內容的風險降低了;而且可以直接表示日語讀音,降低書寫難度
3.使用電子計算機進行文字輸入時,用于轉換的時間大幅減少(即無需將輸入的羅馬音轉換為漢字,直接使用假名)
4.英語術語使用漢字來翻譯,存在文化上的差異(而無法準確表達其在英語中的意思);使用片假名更有效率(在表達需翻譯的詞上)
5.利用類似外文打印那樣的假名打字機、傳真機,輸入速度遠超漢字,而且更為簡單,比如說印刷時排版方便;歐美的正式文書用打字機很輕松就能完成,日本卻要到專門的印刷廠,使用復雜龐大而且需要專業技能的和文印刷機,因此比起歐美日本電報通信不發達,一般人多通過文書通信,傳真機很少出現
6.單詞書寫時空格分隔理所當然,連寫只會給搜索引擎搜索技術中增加沒有意義的要素
7.使用漢字表記出現大量的同音異義詞,使會話或者書面記錄的理解出現混亂,廢除漢字避免同音沖突(比如こうがく=工學/光學/好學/向學/後學/高額……),不用考慮如何表達才能不引起歧義。
廢止反對派
1.漢字傳達信息的效率很高,能一目了然地顯示句子的意思。日本普通民眾看到醫學、法律、科學方面的術語也能理解大體意思(而歐美人相對存在困難),是因為它們都由漢字構成,單個漢字的意思往往容易理解
2.由于以上的理由,初等教育廢除漢字教育,在減少學習漢字時間的同時,卻大大增加了學習熟語、專門用語的時間,這根本沒有意義。廢止漢字文章易讀但人們理解它的能力卻會降低,反會使識字率降低
3.純粹使用假名,在大量使用漢字的情況下,比如漫畫,外國人或者孩子即使會讀也可能沒有意義,因為不好理解(不過在少年漫畫中,大部分漢字都會用振假名注音)
4.英語中,拉丁語和希臘語往往是熟語和術語的構成要素,漢字也起著同樣的作用。廢止漢字,僅用音譯來翻譯拉丁語希臘語來源的英語學術單詞,要想理解它的意思,就需要增加的外語知識而使效率降低
5.現代日本人漢字使用能力降低,片假名表示的外來語大量增加。英語中的單詞被用片假名記錄,發音遵循日語規律,使得學習外語遇到障礙
6.漢字有很高的造詞能力,很容易給原本就有的詞語賦予新的意義來翻譯新詞
7.廢止漢字,閱讀理解以前的文章會存在障礙,歷史文化出現斷層(例如進行過文字改革的韓國、土耳其、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8.廢止漢字,表達相同的意思將使用更多的字數。外語書翻譯為日本語時,字數上、頁數上都比原來減少很多。歐美小說往往很大而不能放入口袋。英文報紙,一面只能放下事件標題,不得不在其它版面繼續詳述經常見到
9.外來語僅僅簡單地用片假名來進行音譯,很多場合不能正確表達其意。要表達其原始意思,使用漢字進行精確的意譯往往更有效果
10.日本語自明治時期使用漢字表記(可能是指大量翻譯外語)后產生了許多的同音異義詞,但比起沒有經過精心設計的表音文字,盡管上下文經常出現同音異義詞,但真正難以分辨的情況少之又少
11.個人電腦和文字處理機的發展,使得以打字機、印刷機難以處理漢字,書寫有難度等為前提的漢字限制、簡化論失去有效性;曾持漢字限制論觀點的金田一春彥1995年(平成7年)聲稱:“照現在文字處理機的發展看,設定常用漢字限制漢字使用,簡化漢字或者使用假名代替,都已經失去意義”
12.同音異義詞難以確定單詞意思,于是給每個發音分配最常用的字義,使得同音異義詞不再存在。但這樣下去不得不擔心日本語會迅速丟失自己的單詞和概念,變成一種缺乏表現力的語言
13.現代人的一部分為了顯示很有體面而同時學習和漢混淆]文和漢文,同樣,廢止漢字后很長時間,漢字學習依然會是精英階層成長必修。精英能理解古代文化而普通公民卻不能,這種分隔對國家和文化都會非常有害。
羅馬字派
日本語:ローマ字派
1884年羅馬字派成立,主張拋棄漢字與假名,純用羅馬字表記,但在羅馬字是日本式還是英美式上意見分歧,而于1892年解散。在此之后又出現同樣主張的組織,也就是現在梅棹忠夫任會長的財團法人日本ローマ字會。羅馬字表記以ヘボン式為基礎,此外還存在日本標準,國際標準,英美標準,外務省ヘボン式,道路標志ヘボン式等。
其他派
尚有:
かな派/假名派(ひらがな派、カタカナ派)
新國字派
實際措施
從影響現代日語這個角度來看,戰后所進行的國語改革,是所有漢字政策造成影響最大的政策之一。
這項改革的成果是當用漢字(當用漢字)和現代假名使用規則(現代仮名遣い)的制定。
基于漢字全部廢除之目的,內閣于1946年(昭和21年)公布了在漢字全部廢除之前可使用的漢字表,當用漢字所指的就是這其中所包含的1850個漢字。此表排除了使用頻率較低的漢字,明確了官方文書和傳媒中應當使用的漢字的范圍。
以漢字全廢為目的的當用漢字屢次遭到批判。1958年開始,雜志《聲音》(聲)連載的《我的國語教室》(私の國語教室)中,福田恒存(福田恒存)指出“目前對漢字進行限制已經是明顯不可能的事情了”。因國語審議會大多數由表音主義者所占據,大會每次都由所選出的同樣幾位委員所構成;在1961年的大會上,發生了舟橋圣一(舟橋圣一)、鹽田良平(塩田良平)、宇野精一、山岸德平(山岸徳平)等改革反對派委員退場的事件。
1956年,國語審議會會長森戶辰男(森戸辰男)于記者見面會上,表示“漢字假名混合表記是審議的前提。漢字全廢不予考慮?!?/p>
1981年,內閣公告了僅僅作為目標而非強制的《常用漢字》,廢止了《當用漢字》簡化與限用漢字的政策,事實上停止了廢止漢字的行動。
表音文字化
根據現在日本的社會狀況,日本國內各種爭議都有,爭議極大,所以表音文字化實現的前途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