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領導
現任領導
南昌航空大學現任領導 | 傅克剛 | ||
黨委副書記 | 校長 | 余歡 | |
黃士安 | |||
副校長 | 黎明羅勝聯唐星華何興道劉衛東 | ||
紀委書記 | 王玉芝 |
歷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姓名 | 職務 | 任職時間 |
---|---|---|---|---|---|
陸孝彭 | 院長 | 1978.10-1980.12 | 李士弼 | 黨委書記 | 1978.9-1983.11 |
張本祿 | 院長 | 1980.7-1983.11 | 王景茂 | 黨委書記 | 1983.11-1985.10 |
劉榮光 | 院長 | 1983.11-1991.10 | 李長喜 | 黨委書記 | 1985.10-1990.9 |
黃懋衡 | 院長 | 1991.10-1993.2 | 孫一先 | 黨委書記 | 1990.9-2003.5 |
陳立豐 | 院長 | 1993.2-1998.8 | 劉高航 | 黨委書記 | 2003.6-2007.2 |
劉高航 | 院長 | 1998.8-2007.2 | 王國炎 | 黨委書記 | 2007.3-2012[62-63] |
辦學條件
學院專業
南昌航空大學二級學院與本科專業設置一覽截至2013年 二級學院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學位授予門類 南昌航空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120701
工業工程
工學
120801
電子商務
管理學
120102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管理學
120201K
管理學
120202
市場營銷
管理學
120203K
會計學
管理學
020101
經濟學
經濟學
南昌航空大學文法學院
130309
播音與主持藝術
藝術學
120401
公共事業管理
管理學
030101K
法學
法學
030302
法學
050301
新聞學
文學
南昌航空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080903
工學
080714T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工學
080801
自動化
工學
080901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工學
080703
通信工程
工學
080601
工學
080701
工學
040104
教育技術學
工學
南昌航空大學體育學院
040201
教育學
040203
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
教育學
南昌航空大學外國語學院
050201
英語
文學
050203
德語
文學
050204
法語
文學
南昌航空大學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
070101
理學
070102
理學
南昌航空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080403
材料化學
理學
070302
理學
南昌航空大學航空制造工程學院
080411T
焊接技術與工程
工學
080202
工學
080203
工學
082003
工學
南昌航空大學測試與光電工程學院
082601
工學
080705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工學
080702
工學
080301
工學
南昌航空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
082502
環境工程
工學
081003
工學
080403
材料化學
理學
南昌航空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080405
金屬材料工程
工學
080406
工學
080407
工學
南昌航空大學軟件學院
080902
工學
080905
工學
南昌航空大學土木建筑學院
120103
工程管理
管理學
081001
工學
081802
交通工程
工學
南昌航空大學飛行器工程學院
081805K
工學
082002
工學
082004
工學
南昌航空大學音樂學院
130202
音樂學
藝術學
130301
表演
藝術學
南昌航空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
080205
工業設計
工學
130310
動畫
藝術學
130502
視覺傳達設計
藝術學
130503
環境設計
藝術學
130504
產品設計
藝術學
130505
服裝與服飾設計
藝術學
國際教育學院
空中乘務專業與加拿大圣力嘉應用技術學院合作
國防生教育學院人武部
---------------- 科技學院獨立學院
---------------- 工程訓練中心
---------------- 繼續教育學院
---------[37-38] 師資力量
截至2013年5月學校共有教職工2000余人專任教師1300余人其中教授180多人副教授400多人占專任教師總數的45%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70多人碩士學位的教師760多人約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6%博士生導師19人碩士生導師440人有雙職雙聘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30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教師5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1人全國模范教師暨全國高校優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1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人江西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江西省哲學社會科學科研學術骨干1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3人省部級學科帶頭人51人省部級中青年骨干教師80人江西省文化藝術學科帶頭人2人;井岡學者特聘教授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層次人選32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人選17人江西省教學名師18人江西省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1人
學科建設
截至2013年5月學校擁有2個江西省高水平重點學科6個江西省一級重點學科和國防基礎學科22個二級重點學科具有14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覆蓋了6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并具有14個工程碩士領域和同等學歷申請碩士學位授予權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湖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生學校被列為江西省博士學位授予權立項建設預測單位擁有江西省測試技術與控制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省級重中之重學科
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江西省高水平重點學科
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
江西省十二五一級重點學科
材料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馬克思主義理論
博士點預測單位授權學科建設點支撐學科
環境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光學工程等
聯合培養博士生學科
材料加工工程計算機應用技術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光學工程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昌大學等聯合等
碩士點建設
一級學科碩士點材料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環境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
工程碩士領域機械工程材料工程光學工程控制工程計算機技術環境工程電子與通信工程軟件工程建筑與土木工程化學工程生物醫學工程航空工程航天工程儀器儀表工程[40-44]
江西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碩士點
環境科學與工程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
教學建設
質量工程
截至2013年11月學校擁有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1個飛行器動力工程 8個省級特色專業2個省級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應用化學新聞學2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9個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并在國家級教學團隊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級雙語教學示范課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方面均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學校入選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實施高校獲批6個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3個江西省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3個校企聯合申報的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學校與中國南方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申報的工程實踐教育中心獲批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卓越計劃項目 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項目 項目名稱 級別 所在學院 獲批時間 焊接技術與工程 國家級 航制學院 2012年2月 測試技術與儀器 國家級 測光學院 2012年2月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國家級 航制學院 2013年11月 金屬材料工程 國家級 材料學院 2013年11月 自動化 國家級 信息學院 2013年11月 環境工程 國家級 環化學院 2013年11月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 建設單位名稱 共建高校 申報學院 獲批時間 東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南昌航空大學 軟件學院 2012年6月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五七一九工廠 南昌航空大學 飛行器學院 2012年6月 中航工業江西洪都航空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南昌航空大學 測光學院 2012年6月[47-48] 特色專業 級別 專業名稱 批準時間 專業名稱 批準時間 專業名稱 批準時間 國家級特色專業 金屬材料工程
2007年12月
測控技術與儀器
2007年12月
軟件工程
2010年
電子信息工程
2008年9月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2010年
--------- ---------- 省級特色專業 焊接技術與工程
2010年10月
電子科學與技術
2008年11月
英語
2010年10月
應用化學
2010年10月
環境工程
2008年11月
自動化
2010年10月
飛行器制造工程
2008年11月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業
2008年11月
內容來源于學校官網[49-50] 教學團隊 級別 團隊名稱 批準時間 團隊名稱 批準時間 國家級教學團隊 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2010年
----------- ------------ 省級教學團隊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2010年10月
大學物理及實驗教學團隊
2010年10月
工科基礎化學課程群教學團隊
2010年10月
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
2008年11月
無損檢測技術教學團隊
2008年11月
工程訓練中心教學團隊
2008年11月
應用化學專業教學團隊
2008年11月
內容來源于學校官網[49-50]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等級 試驗區名稱 批準時間 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國防生培養創新實驗區
2009年12月
省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焊接專業工程應用及國際化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
2009年11月
基于CDIO的服務外包軟件人才培養創新試驗區
2009年11月
光電技術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2011年11月
具有航空特色的復合材料專業方向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
2011年11月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級別 中心名稱 批準時間 中心名稱 批準時間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工程訓練中心
2007年11月
大學物理實驗中心
2008年10月
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環境科學與工程實驗中心
2009年7月
力學實驗中心
2008年7月
材料科學基礎實驗中心
2008年7月
網絡技術基礎實驗中心
2007年8月
電工電子實驗中心
2007年8月
基礎化學實驗中心
2007年8月
大學物理實驗中心
2006年10月
工程訓練中心
2006年10月
單片機與嵌入式系統實驗中心
2006年10月
內容來源于學校官網 南昌航空大學精品課程精品資源共享課雙語教學示范課程一覽 課程名稱 精品課程 精品資源共享課 雙語教學示范課程 課程名稱 精品課程 精品資源共享課 雙語教學示范課程 材料力學性能 省級 ------------ ------------ 焊接工裝設計 省級/國家級 ------------ ---------------- 機械設計 省級 ------------ ------------ 機械制造技術 省級 省級 ------------ 單片機技術 ------- 省級 ------------ 高級英語 省級 ------------ ------------- 理論力學 ------- ------------ 省級/國家級 集成電路設計與應用 省級 ------------ ------------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 ------------ 省級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 ---------- 省級 ------------ 軟件工程 省級 省級 ------------ 數據庫原理 省級 ------------ ----------- 通信系統原理 -------- ------------ 省級 環境分析化學 --------- ----------- 省級 大學物理實驗 省級 省級 ------------ 內容來源于學校官網[49-51] 教學成果
學校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湖南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聯合培養博士生學校連續四次榮獲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優秀單位學生科技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獲國家級競賽獎354項省部級競賽獎1139項在全國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名列高校第54名并進入挑戰杯發起單位建立了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獲得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30項省級創新創業基地建設項目1項
國防生
受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委托為海軍培養國防生是海軍依托培養國
南昌航空大學(3張)防生的13所院校中在校生規模最大的國防生培養基地2009年以來國防生培養工作先后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中央軍委委員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李繼耐上將和海軍政委劉曉江上將等領導的高度評價教育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部聯合發文向全國推廣該校培育國防生工作經驗國防生培養的昌航模式在全國產生了重要影響成功獲批國防生培養創新實驗區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政治部電視藝術中心等單位在該校聯合拍攝的國防生的訓練學習生活和愛情為題材的28集80后校園青春陽光劇國防生于2009年拍攝完成并成功上映成為國內首部涉足國防生題材的電視劇2012年學校飛機制造技術專業被列入首批定向培養直招士官生專業合作交流
截至2013年5月學校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日本瑞典烏克蘭韓國斯洛伐克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開展了為學生減免學費等各種優惠政策的出國留學項目教師進修訪學形式的交流
學校與英國伍斯特大學合作開展的工商管理會計學及英語3個本科項目成功招生與澳大利亞格里菲斯大學的環境工程本科中外合作教學項目獲教育部審批通過定期選派本科生和研究生赴美國英國韓國澳大利亞日本瑞典及烏克蘭等國留學學校積極發展來華留學工作2011年成為具備接受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培養資質院校之一學校有來自加拿大荷蘭韓國尼泊爾巴基斯坦肯尼亞贊比亞尼日利亞等15個國家的120名留學生在校學習
歷年錄取分數線
理科 理科 文科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河北 河南 山東 江蘇 山西 陜西 甘肅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廣東 廣西 貴州 云南 海南 內蒙古 新疆 寧夏 西藏
-
-
年份 最高分 平均分 最低分 錄取批次 2013 536 505 474 二批 2012 468 450 433 二批 2011 495 449 435 二批 2010 521 469 446 二批 2009 508 483 465 二批 2008 492 474 459 二批 2007 510 495 480 二批 2006 518 489 460 二批 2005 - 414 - 二批
-
-
本科專業
-
法學2個
-
社會工作 法學 工學26個
-
生物醫學工程 環境工程 飛行器動力工程 飛行器制造工程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交通工程 給排水科學與工程 土木工程 網絡工程 軟件工程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自動化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通信工程 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 焊接技術與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金屬材料工程 材料化學 測控技術與儀器 工業設計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理學3個
-
應用化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數學與應用數學 文學4個
-
新聞學 法語 德語 英語 經濟學1個
-
經濟學 管理學7個
-
工業工程 公共事業管理 會計學 市場營銷 工商管理 工程管理 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 藝術學4個
-
動畫 播音與主持藝術 表演 音樂學 教育學2個
-
體育教育 教育技術學 財經大類1個
-
電子商務 交通運輸大類1個
-
飛機制造技術
-
校園建筑
教學樓
學校教學樓主要分為教學一組團二組團三組團分別為明德樓群博學樓群至善樓群各樓群的單個樓名以英文大寫字母ABCDEFGHIJKLMN順序排列命名依此原則教學一組團二組團三組團樓群的單個樓名分別冠名為明德樓A明德樓B明德樓C博學樓D博學樓E博學樓F博學樓G至善樓H至善樓I至善樓J至善樓K至善樓L至善樓M至善樓N以及藝術樓海軍樓外語樓國際樓等專業性樓棟
路
從圖書館至東門的路取名航空大道僅此路為大道其它為路此條大道停放著殲八飛機佇立著學校改建學院以來的首任院長陸孝彭院士的塑像周圍要建航空館充分渲染學校航空特色
經圖書館至大學生活動中心的路取名航天路
經圖書館通向海軍學院的路取名航海路
北門至第一食堂的路取名漢口路學校肇始于漢口航空工業學校當時辦學條件較差廣大師生員工篳路藍縷艱苦創業為學校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為不忘歷史取名漢口路以為紀念
東側門至導流明渠一號橋與航海路交界的路取名中南路學校前身漢口航空工業學校原是中南空軍司令部修理廠1953年10月更名中南第一工業學校1954年8月遷至南昌中南第一工業學校處于從漢口遷至南昌開始第二次艱苦創業的重要階段為學校從初創階段過渡到穩定發展階段做出了突出貢獻也奠定了學校在整個中南地區航空學校排頭兵的地位恰好此路在前湖校區處于中南位置以中南路命名既有紀念歷史的意義又有標注地理的作用
環圖書館的環湖路取名天一路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景觀統一以天一命名
廣場
東門廣場名為啟航廣場東門是學校的正門是航空文化的起點
圖書館東側的廣場名為天一廣場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景觀統一以天一命名天一之名出自漢鄭玄易經注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以水制火的意思亦有天人合一之意
大學生活動中心門前的廣場名航天廣場此廣場是航天路的終點通向大學生活動中心體現大學生熱愛和獻身航空航天事業的決心與信心
湖
環圖書館之湖名為天一湖以圖書館為中心的景觀統一以天一命名
臥龍山上的大小兩湖名東西兩水庫尚未命名
導流明渠名
用原名玉泉河
三座橋梁名
圖書館南側經環湖上的橋名為天一橋
導流明渠上的兩座橋名玉泉橋東邊的平橋臥龍橋西邊的拱橋此兩橋均坐落在玉泉河上且傍鄰臥龍山正好與玉泉河名和臥龍山名相對應
校園文化
學校標志
校歌
南昌航空大學校歌歌詞
我們在漢口啟航懷著航空報國的夢想我們在南昌成長放飛強軍富民的希望啊昌航奮進的昌航勤奮文明求實創新知行合一日新自強我們豪情滿懷我們壯志飛揚我們繼往開來我們勇創輝煌
我們在昌航拼搏懷著服務人民的向往我們在藍天飛翔放飛報效國家的理想啊昌航騰飛的昌航 勤奮文明求實創新知行合一日新自強我們豪情滿懷我們壯志飛揚我們繼往開來我們勇創輝煌我們勇創勇創輝煌
黨支部書記學習十八大理論培訓班
校訓日新自強 知行合一釋義日新之義最早出自尚書易經亦云日新之謂盛德生生之謂易后來大學引用尚書之意明確指出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天地之大德曰生人生之大德曰創意即人道要跟著天道變不斷追求逐漸接近事物的內在規律學校亦然必須吐故納新與時俱進勇于探索止于至善日新即是要求受教育者有強烈的進取精神
校風勤奮文明 求實創新
釋義1985年學??偨Y辦學歷程中形成的優良傳統經12月的教代會討論并通過確定了勤奮文明自強求實的校風八字校風既反映了全校師生勤奮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團結文明的道德風尚也反映了學校自強自立奮斗拼搏的進取精神與尊重科學追求真理的求實態度
社團組織
學生會
學生會是在校黨委直接領導校團委指導下的南昌航空大學全體大學生群眾性組織是學校組織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學生會已逐步打造出了屬于自己的傳統精品活動主要有振興杯體育競賽主持人大賽風采女生節模擬招聘會大學生辯論賽3.15維權護法周 校園文化藝術節等
校史發展
1951年12月航空工業局決定將武漢311廠廠址在武漢市硚口區銅廠鄉改建成航空工業學校中共中央中南局組織部調李旭負責建校工作 1952年3月15日學校啟用漢口航空工業學校印章8月學校啟用漢口航空工業??茖W校印章10月9日學校隆重舉行首屆學生開學典禮從此10月9日定為學校校慶日10月航空工業局指示學校定名為漢口航空工業學校
1953年1月30日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通知決定將學校遷址江西南昌并指示學校立即籌備派人前往選址2月26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建設局批準學校第一期征用土地450畝8月2日南昌新校址基建工程破土動工9月17日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通知漢口航空工業學校改名為中南第一工業學校 1954年8月6日學校全部教職工和學生都搬遷到了南昌
1955年9月10日根據第二機械工業部辦公廳通知學校校名由中南第一工業學校改為南昌工業學校 1956年2月10日第二機械工業部發出通知南昌航空工業學校實行二部制3月16日根據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的指示和命令學校的名稱由南昌工業學校改為南昌航空工業學校 1957年1月7日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下發通知要求南昌航空工業學校取消二部制7月至11月上海昆明航校停辦上海航校學生414人昆明航校學生202人轉入南昌航空工業學校學習
1958年3月25日被第二機械工業部確定為三所航空工業重點學校之
校園風光(9張)一11月21日第二機械工業部第四局決定將學校下放給國營320廠領導 1960年2月20日學校改屬第一機械工業部第四局領導并升格為航空工業??茖W校保留中專部4月5日被第一機械工業部指定為13所重點學校之一7月15日第一機械部第四局決定學校再次劃歸國營320廠領導9月13日學校決定以中專為主試辦??撇⒈A魧?茖W校的校名1962年3月12日第三機械工業部與中共江西省委商定改變南昌航空工業??茖W校由320廠領導的關系確定行政上由第三機械工業部第四局直接領導黨的關系仍屬中共南昌市委領導8月20日第三機械工業部下達通知撤銷學校??平ㄖ茖W校名稱暫不改變??瓢鄬W生畢業后撤銷??茖W校名稱 1963年6月27日學校發布通知校名定為南昌航空工業學校 1964年8月學校鑄造專業調整到株洲航校
1968年7月22日經南昌市革命委員會批準學校召開南昌航空工業學校革命委員會成立大會 1969年6月10日第三機械工業部軍管會通知學校改為國營502廠第二廠名是國營贛江機械廠 1972年4月29日第三機械工業部下發關于恢復南昌航空工業學校的通知要求在370廠南昌二分廠的基礎上恢復南昌航空工業學校 1973年8月20日江西省國防工業辦批復同意成立南昌航空工業學校贛江機械廠革命委員會兩塊牌子一套班子
1977年9月13日第三機械工業部在北京召開院校工作會議會議提出擬將南昌航空工業學校改建為南昌航空工業學院11月2日第三機械工業部致函江西省革命委員會征求關于擬將南昌航空工業學校改辦為南昌航空工業學院的意見12月12月江西省復函同意將南昌航空工業學校改辦為南昌航空工業學院 1978年5月29日第三機械工業部轉發教育部關于同意恢復和增設普通高等學校的通知決定以南昌航空工業學校為基礎增設南昌航空工業學院
1980年12月28日經第三機械工業部批準成立南昌航空工業學院夜大學 1982年1月5日學校成為首批有權授予學士學位的458所高校之一7月10日舉行首屆本科畢業生畢業典禮 1986年1月23日學校成立青年業余黨校 1990年11月金屬塑性加工和焊接兩個專業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 1998年11月24日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價 1999年2月10日學校的隸屬關系由航空工業總公司轉為中央與江西省共建以江西省管理為主
2000年1月17日江西省學位委員會批準學校開展同等學歷人員申請碩士學位工作2002年12月26日新教學區奠基儀式在紅谷灘紅角洲舉行 2003年5月28日前湖校區一期工程主體封頂 12月23日南昌航空工業學院科技學院被確認為獨立學院 2004年7月2日學校開始實行學校學院二級管理體制
2005年11月江西省政府辦公廳科教處處長嚴祖逢等一行對學校更名大學條件進行考評12月7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致函教育部關于懇請將南昌航空工業學院更名為南昌航空大學的函 12月23日中國航空工業第二集團發文支持學校更名為南昌航空大學 2006年8月10日學校本部從上海路校區向前湖校區搬遷 2007年3月16日教育部正式批準學校更名為南昌航空大學 9月13日江西省人民政府與國防科工委正式簽署共建南昌航空大學協議書 2008年學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優秀等級
學術研究
科研成就
2006年至2010年學校共獲得各類科研經費近2億元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66項國家社科基金6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3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項目1項國防基礎科研項目4項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2項承擔子項目7項973計劃子項1項863計劃子項1項各類省部級項目630余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51項
2009年至2013年5月學校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5項參與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78項國家社科基金15項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4項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招標項目教育部人文一般項目教育科技項目和優秀人才項目等40余項承擔和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項目973863計劃子項等20余項各類省部級項目600余項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4項羅勝聯教授榮獲2012年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實現了江西省在該獎項上零的突破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100余篇其中SCIEIISTP檢索1300余篇CSSCI檢索290余篇獲國家專利授權445件出版論著教材220余部另外學生獲得授權專利115項發表論文622篇
2013年全年新增科研項目393項科研到賬經費6464.5萬元其中國家基金項目54項出版學術著作8部專利授權122件其中發明專利61件發表學術論文574篇其中SCI87篇EI178篇CSSCI18篇獲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省高??萍汲晒勔坏泉?項二等獎1項省第十五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1項
科研平臺
截至2013年5月學校擁有1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研究中心和省級重點基地1個江西省首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江西省航空制造業協同創新中心建有無人機研究所中航工業無線電電子研究所制造業發展研究所工業工程研究所區域物流研究所等研究機構
實驗室名稱 批準部門 批準時間 無損檢測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教育部
2005.08
輕合金加工科學與技術國防重點學科實驗室
國防科工委
2008.03
持久性污染物控制與循環利用實驗室
江西省教育廳
2011.08
江西省持久性污染物控制與資源循環利用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科技廳
2010.09
江西省金屬材料微結構調控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科技廳
2010.09
江西省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科技廳
2011.09
江西省航空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科技廳
2001.05
江西省測試與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江西省科技廳
2001.05
江西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研究中心
江西省教育廳
2005.01
航空材料熱加工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2005.11
航空檢測與評價技術航空科技重點實驗室
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公司
2005.11
江西省高校腐蝕與防護重點實驗室
江西省教育廳
2005
江西省快速制造技術生產力促進中心
江西省科技廳
2004.01
江西省材料科學與工程產學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
江西省經貿委江西省教育廳
2007.09
江西省計算機與信息技術產學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
江西省經貿委江西省教育廳
2007.09
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體育文化研究基地
國家體育總局
2007.12
學術資源
館藏資源
據2014年4月學校官網顯示南昌航空大學圖書館館藏有中
校園景觀(3張)外紙質圖書135.40萬余冊生均70.11冊數字圖書含特種文獻品種55萬余種冊中外文館藏期刊2567種其中現刊2217種中外文報紙74種特種文獻及其它文獻資料2.5萬余冊件本館的電子文獻資源數據庫有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維普數據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 Springer Link 數據庫EBSCO數據庫等二十余個品種的中外文數據庫信息資源紙質藏書形成了以材料科學與技術環境工程電子工程機械工程化學工程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為主體及哲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文法等專業學科的館藏文獻體系學報期刊
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是由南昌航空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社會科學學術刊物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期刊電子版全文收錄期刊和中國臺灣華藝airiti電子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期刊在2007年進行的首次江西省學報評估中被評為優良學報
南昌航空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創刊于1987年是由南昌航空大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自然科學類學術季刊國際16開本先后被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CJCR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中國科技期刊數據庫維普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用刊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同時還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和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的來源期刊2007年被美國化學文摘CA全文收錄2009年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在2007年進行的首次江西省學報評估中被評為優良學報
學術交流
學校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澳大利亞日本瑞典烏克蘭韓國斯洛伐克越南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建立了穩定的校際合作關系共同開發科研項目 承擔了2012電磁超聲檢測技術發展國際研討會2013年第八屆全國青年巖土力學與工程會議2010年光學全息與光信息處理學術年會等學術會議
各專業錄取分數線
理科 理科 文科
2013 2013 2012 2011 2010 2009
北京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慶 黑龍江 吉林 遼寧 河北 河南 山東 江蘇 山西 陜西 甘肅 四川 青海 湖南 湖北 江西 安徽 浙江 福建 廣東 廣西 貴州 云南 海南 內蒙古 新疆 寧夏 西藏
-
-
專業名稱 平均分 最高分 錄取批次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493 493 第二批 飛行器動力工程 493 493 第二批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496 496 第二批 電子信息工程 497 497 第二批 自動化 501 501 第二批 飛行器制造工程 508 515 第二批 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515 515 第二批 環境工程 536 536 第二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