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法律
所有的海龜都在《國際野生物貿易公約(CITES)》的保護之內,不允許有任何海龜制品交易。即使是從海外帶來的任何海龜制品都屬違法。海龜目前還沒有被列入中國的動物保護名單中。但是作為《國際野生貿易公約》成員國之一,中國始終支持禁止任何海龜制品交易。
海龜? ? ? 海龜保護工作進入高速發展期,沿海經濟活動和有害捕魚作業受到監控。海龜保護工作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澳大利亞已經啟動了一個投資數百萬美元的項目,在社區中開展海龜保護活動,并努力尋找解決鬼網問題的辦法。印度尼西亞正在進行一項先進的研究,以確定捕魚業與海龜生存現狀的相互關系,并與工業界合作開發適當的緩解措施。塞舌爾群島已經制定了創新性的辦法,使私營企業參與到實際的保護行動中來。目前 8個國家已經開始實施側重于龜類保護的國家計劃,而其他十個國家也在計劃實施類似的計劃。幾十年來,澳大利亞、阿曼、塞舌爾和南非都在監控各 自的海龜數量;另有幾個國家在最近十幾年也實施了保護方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環境署)曼谷辦公室負責統籌該協議執行的Douglas Hykle說,這份國家報告清楚表明,簽約國正在作出更大的努力,監測、管理和保護各國的海龜。
動物簡介
海龜? ? ? ? ? ? ? 適應水生生活,四肢變成鰭狀,利于游泳。一般僅在繁殖季節離水上岸。雌龜將卵產在掘于沙灘的洞穴中。稜皮龜(Dermochelyscoriacea)是現存龜類中最大的種類,長約2.1公尺 (7呎),重約540公斤(1,200磅)。兩個前鰭末端之間的跨距約2.7公尺。最大體長可達3公尺,重約900公斤。背甲由骨板組成,覆以深褐色或稍黑的革質皮膚。背部有7條明顯的縱稜,腹部有5條。棲于全球各海洋,長于游泳,雜食。海龜是龜鱉目海龜科動物的統稱。廣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國產的屬于日本海龜,北起山東、南至北部灣近海均有分布。長可達1米多,壽命最大為150歲左右.頭頂有一對前額鱗。四肢如槳,前肢長于后肢,內側指、各有一爪。頭、頸和四肢不能縮入甲內。主要以海藻為食。生活在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到陸地上產卵,孵出幼體。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龜上頜平出,下頜略向上鉤曲,顎緣有鋸齒狀缺刻。前額鱗1對。背甲呈心形。盾片鑲嵌排列。椎盾5片;肋盾每側4片;緣盾每側11片。四肢槳狀。前肢長1爪于后肢,內側各具1爪。雄性尾長,達體長的二分之一。前肢的爪大而彎曲呈鉤狀。背甲橄欖色或棕褐色,雜以淺色斑紋;腹甲黃色。生活于近海上層。以魚類、頭足綱動物、甲殼動物以及海藻等為食。每年4~10月為繁殖季節,常在礁盤附近水面交尾,需3~4小時。雌性在夜間爬到岸邊沙灘上,先用前肢挖一深度與體高相當的大坑,伏在坑內,再以后肢交替挖一口徑20厘米、深50厘米左右的“卵坑”,在坑內產卵。產畢以砂覆蓋,然后回到海中。每年產卵多次,每產91~157枚。卵白色,圓形,徑41~43毫米,殼革質,韌軟。孵化期50~100天。海龜早在2億多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是有名的“活化石”。據《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記載,海龜的壽命最長可達152年,是動物中當之無愧的老壽星。正因為龜是海洋中的長壽動物,所以,沿海人仍將龜視為長壽的吉祥物,就像內地人把松鶴作為長壽的象征一樣,沿海的人們也把龜視為長壽的象征,并有“萬年龜”之說。海洋中目前共有八種海龜,其中有四種產于我國,主要分布在山東、福建、臺灣、海南、浙江和廣東沿海,我國群體數量最多的是綠海龜。
品種分類
在海洋里生存著8種海龜:棱皮龜、紅頭龜、玳瑁、橄欖綠鱗龜、大海龜、綠海龜、黑海龜(太平洋麗龜)和平背海龜。所有的海龜都被列為瀕危動物。
海龜種類 由于雄性海龜和年幼的海龜不會上岸,我們很難知道生存在野外的海龜數量。海龜的數量計算一般是根據它們的孵化率。研究顯示,所有種類的幼海龜都不同程度的減少了。尤其是大海龜和棱皮龜,是所有海龜面臨絕種危險最大的種類。數量最多的是橄欖綠鱗龜,幾十萬只到印度海岸筑巢。綠色龜(Chelonia mydas)體大且重,背甲長約0.7?1公尺,體重約90?140公斤。最大的體長約1.2公尺,重375公斤。背甲寬而平滑,全身褐色或淡綠色,分布于全球各地沿海的溫暖水域;主要取食海藻;并不像其他海龜有時上岸曬太陽。蠵龜(Caretta caretta)大型,類似綠色龜,但頭部較大。微紅褐色或褐色,背甲長約0.7?2.1公尺。大標本一般重約135公斤,但有近400公斤重的記載。據傳其性情兇惡,肉食性,遍布全球各海洋。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體較小。其學名根據背甲上覆瓦狀排列的骨板而定。遍布全球海洋溫暖水域。愛尋釁,以動物和植物為食。甲長約40?55公分(16?22吋),體重約13?45公斤(29?100磅)。里達利龜屬(Lepidochelys)是小型海龜,甲寬而圓。大西洋里達利龜(L. kempii)灰色,甲長約60?79公分。產于墨西哥灣,偶見于墨西哥灣流,北至新英格蘭,東至大不列顛和歐洲。這種龜俗稱「雜種龜」,此名源于人們誤認為大西洋里達利龜是綠色龜和蠵龜的後代。太平洋里達利龜(L. olivacea)棲于印度洋-太平洋區的溫水區域。體大于大西洋的種類,略呈綠色,以動植物為食。
生長繁殖
繁殖? ? ? ?大多數的海龜生存在比較淺的沿海水域、海灣、瀉湖、珊瑚礁和流入大海的河口。我們通常在世界各地溫暖舒適的海域發現海龜。不同種類和同一種類內部不同群體的海龜有著各自的遷徙習慣。一些海龜游到幾公里遠的地方筑巢并喂養幼龜。而棱皮龜遷徙得最遠,它們要到5000公里遠的海灘筑巢。而黑龜則喜歡在它們分布區的最南端和最北端繁殖和喂養幼龜。海龜沒有牙齒,但是它們的喙卻非常銳利,不同種類就有不同得飲食習慣。海龜分為草食,肉食和雜食。紅頭龜和鱗龜有顎,可以磨碎螃蟹、一些軟體動物、水母和珊瑚。而玳瑁海龜的上喙鉤曲似鷹嘴,可以從珊瑚縫隙中找出海綿、小蝦和烏賊。綠龜和黑龜的顎呈鋸齒狀,主要以海草和藻類為食。海龜在吃水草的同時也吞下海水,攝取了大量的鹽。在海龜淚腺旁的一些特殊腺體會排出這些鹽,造成海龜在岸上的“流淚”現象。
生長環境
綠蠵龜的成龜因體型碩大、背及腹甲堅硬且游泳速度迅速,因此,除了人類之外,幾乎沒有什么主要的天敵。雖然曾經有成龜失去一只鰭狀肢或是鰭肢的末端有被噬咬的傷痕,但這種類似被鯊魚或其他兇猛的動物如鱷魚等攻擊的狀況并不多見。但小綠蠵龜的天敵卻是非常多,在陸地有各種沙灘上的動物,如:家畜、沙蟹、浣熊、紅螞蟻、蛇、猛禽等都會對小龜進行攻擊,在海中則有各種肉食性的魚類如:鯊魚、旗魚等。由于缺乏足夠的防御的能力、小海龜的背殼還不夠堅硬、跑(游)的又不夠快,因此很容易成為這些天敵的美食,小綠蠵龜在第一年的死亡率很高,研究資料估計,小于千分之一的小綠蠵龜能夠長大為成龜。
綠蠵龜在水溫達25℃時,才會上岸產卵。因此,在臺灣,每年的3、4月時綠蠵龜會洄游到產卵地附近進行交配,在端午節前後,也就是國歷5、6月時,綠蠵龜開始上岸產卵,直到7、8月上岸產卵量達到高峰。綠蠵龜習性非常溫和,即不攻擊人、也無牙傷人,相反的,綠蠵龜都在在無人、無光時才上岸產卵。上岸的綠蠵龜會爬至草堆中挖個大洞,將身體隱入洞中,讓天敵不易發。之後,綠蠵龜必須花上2小時,以後鰭挖出產卵洞,再花莫約15分鐘產出百來個卵,此時產卵的母龜會呈現半昏迷狀態。產完卵後,會以後鰭播沙將產卵洞蓋起,再繼續以前鰭將播土覆蓋整個大洞。根據臺灣綠蠵龜的研究,平均每一只龜可以產出3到5窩卵。
沙中的卵大約過50年後會孵出小龜,小龜孵化前,上覆的沙土會產生洞狀下陷,表示不久後綠蠵龜就會孵化。綠蠵龜都在清晨三四點時爬出,綠蠵龜的孵化率約為6成,孵出的稚龜成堆往向外跑,頗為壯觀。剛孵出的綠蠵龜,背皮還未硬化,從沙灘到下海的6、7天內,會有許多動物吃它,全球只有一種鳥類以龜為食,在臺灣并沒有這種鳥。在臺灣,幼龜的天敵主要是臭青公蛇、赤背松柏根蛇、沙蟹。下海後,小龜還要躲避肉食魚類的掠食。綠蠵龜需要花25年以上才能發育成熟,成熟後的成龜會再回游至出生地附近產卵。然而,海龜的存活率很低,每孵化的1000只稚龜中,只有一只能成熟。
在人為干擾方面,產卵棲地的破壞包括騷擾產卵母龜、不當挖掘龜卵、捕捉小海龜及不當的建設開發、挖取沙灘沙石移作他用、岸上燈光設置。騷擾產卵母綠蠵龜包括刻意的捕抓與無意的探訪干擾,尤其以不知情游客的沙灘活動居多,因此海龜生態教育與生態旅游對保育綠蠵龜非常重要。過多的干擾會使母龜無法產卵,并可能永遠放棄該產卵棲地;而不當挖掘龜卵、捕捉小綠蠵龜更是直接減少新生小龜數量,以上三因素都會使產卵棲地的綠蠵龜族群數量減少。
不當的建設開發、挖取沙灘沙石移作他用會使得沙灘變成礫灘,甚至消失。如此一來,母龜不但無處產卵,小海龜脫殼出后也會因爬不過礫石而曬死沙灘上。另外,岸上燈光設置,沙灘附近的路燈及或建筑物所發出的強光,會干擾憑借趨光性尋找海洋的稚龜,而找不到下海的路,過程中慘遭天敵的毒手或是曝尸道路上。
在海洋棲地的人為危害包括不當漁法造成海龜混獲問題嚴重,使得每年死于誤補的海龜不計其數,因此NOAA大力推廣海龜脫逃器(Turtle_excluder_device),以減少海龜混獲的數量。另外海洋的污染也會使得海龜感染疾病,殘留的釣魚線也可能纏繞海龜四肢或頭頸造成海龜的斷肢甚至死亡。以上這些人為的破壞,都嚴重降低海龜族群的存活率。
飲食習性
飲食? ? ? 海龜雖然沒有牙齒,但是它們的喙卻非常銳利,不同種類就有不同的飲食習慣。海龜分為草食,肉食和雜食。紅頭龜和鱗龜有顎,可以磨碎螃蟹、一些軟體動物、水母和珊瑚。而玳瑁海龜的上喙鉤曲似鷹嘴,可以從珊瑚縫隙中找出海綿、小蝦和烏賊。綠龜和黑龜的顎呈鋸齒狀,主要以海草和藻類為食。海龜在吃水草的同時也吞下海水,攝取了大量的鹽。在海龜淚腺旁的一些特殊腺體會排出這些鹽,造成海龜在岸上的“流淚”現象。
外形特征
外形? ? ? 海龜是存在了1億年的史前爬行動物。海龜有鱗質的外殼,盡管可以在水下待上幾個小時,但還是要浮上海面調節體溫和呼吸。最大型的海龜是棱皮龜,長達2米,重達1噸。最小的是橄欖綠鱗龜,有75厘米長,40公斤重。海龜最獨特的地方就是龜殼。它可以保護海龜不受侵犯,讓它們在海底自由游動。除了棱皮龜,所有的海龜都有殼。棱皮龜有一層很厚的油質皮膚在身上,呈現出5條縱棱。與陸龜不同的是,海龜不能將它們的頭部和四肢縮回到殼里。像翅膀一樣的前肢主要用來推動海龜向前,而后肢就像方向舵在游動時掌控方向。在成熟之前雄性和雌性海龜的體態是一樣的。當雄性海龜成熟時,尾巴變長變厚,因為生殖器官就在尾巴底部。不同種類海龜有不同的成熟年齡。玳瑁海龜3歲就成熟了,綠海龜在20-50歲才成熟。海龜一定要在陸地產卵,一次可以產50-200個乒乓球狀的卵,但是幼海龜成活的機率只有千分之一。
繁殖知識
孵化
在經過了50天左右的孵化期后,小綠蠵龜就會破殼而出。孵化中的稚龜包覆在柔軟且具有韌性的蛋殼中,上面有許多不定型的蛋孔,是與外界交換氣體和吸收孵化期間所需水分的重要結構,因此,稚龜孵化狀況會受到卵窩位置與沙灘降雨量的影響。和多數其他爬蟲類動物相似,綠蠵龜的性別取決于龜卵孵化期第三至五周(即孵化期的中段,稱為性別決定期;Sex Determination Period;SDP)的沙溫。
研究資料顯示,綠蠵龜的中樞溫度(即卵窩產生50%雄性與50%雌性時的溫度;Pivotal temperature)雖因地區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但通常介于28.0~30.3℃之間,當性別決定期溫度高于中樞溫度時,孵化出的均為雌龜,當溫度低于中樞溫度時,孵化出的均為雄龜,而介于中樞溫度間的沙溫,則會孵化出性別比例接近的稚龜。
稚龜
剛孵出的稚龜,背甲直線長約四到五厘米之間,差不多是成人的掌心長度。背甲主要是黑色,腹部背甲邊緣和鰭緣是白色。同一窩的小綠蠵龜多半會在同一時間內爬出卵窩(稱為脫出),脫殼而出的稚龜,約需3到7天的時間才能爬出卵窩。避敵天性使然,稚龜通常會在夏天夜晚沙溫較低時,才會爬出地面,向著較為明亮的大海匍匐前行。在到達海邊時,便借著向浪性,順著海浪的聲音,沖進浪花里,奮力向外海游出??梢圆煌O蛲庥紊?4小時,以減少被天敵捕食的機會。
在稚龜回到大海再到長大成為二、三十厘米的幼龜之間,因沒有人在近?;蚝_吙催^它們,過往科技不夠發達時,并不能真正找到它們生活地點,所以都用“迷失的歲月”來形容這段人類看不見的幼年期生活史。近年來,因航海及海洋探測的技術大為進步,目前的證據顯示,稚龜似乎在躲藏在大洋上漂流的馬尾藻團之下,過著以浮游生物為食的浮游性生活。但仍無法確定稚龜是怎樣到達馬尾藻團;也許是順著近岸洋流飄游抵達,至今仍無法有很確切地了解小龜成長經過。
亞成龜
小綠蠵龜成長至背甲直線長二、三十厘米之后,才結束其浮游性的生活,此時稱為亞成龜,它們會在近岸的淺水區域,選擇有海草或大型藻類豐盛的棲地定居,以海中植物為主食的底棲性生活。而這類的區域多與珊瑚礁重疊分布,因此在珊瑚礁區??梢姷骄G蠵龜的蹤影。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固定居住在一個攝食棲地,也可能在不同的年齡中,遷移到不同的棲地去居住。無論是哪一種情形,都會在成熟之后,回到原來的出生地去繁衍下一代。綠蠵龜成熟的體長都在八、九十厘米以上。
成龜
一般而言野外綠蠵龜需長20~50年才會成熟,成熟的綠蠵龜背甲長約90至125厘米,體重超過100公斤以上。成熟后的海龜可由尾巴的長短來辨識雌雄,公綠蠵龜的尾巴可長約背甲的一半長,而母綠蠵龜一般不會超過背甲后緣。未成熟的海龜則無法從外觀上辨識出雌雄。
成熟的綠蠵龜產卵季前,公龜和母龜會從其覓食棲地回游到產卵沙灘附近的海域進行交配,??梢姅殿^公龜爭相與一頭母龜交配,母龜在交配后,會將各公龜的精子儲存起來,等到卵子成熟,再分批受精,因此母龜在一個產卵季中,會有多次上岸產卵的行為。一旦交配期結束,公龜即自行返回覓食海域。但并非每年都進行交配產卵,研究顯示,平均約隔2到9年才會進行回游,交配,產卵間隔的長短會受到環境因素如氣候、食物、溫度等之影響,母龜的生理狀況也會影響到自身的生殖周期;因此,每年上岸產卵的母龜數量變化很大,并無一定的周期性。
成熟母綠蠵龜多半在人煙罕至的沙灘上產卵。它們對棲息地的忠誠度很高,在認定棲息地之后,無論離開多遠,絕大部分綠蠵龜會回到原來的棲地進行繁衍。但是,如果產卵棲息地遭到嚴重破壞或改變時,如:多次嘗試后仍然無法順利掘洞、上岸屢次受到嚴重干擾或有阻礙物擋隔而無法上岸,都會使綠蠵龜被迫放棄原先的產卵沙灘,重新找尋更適合的繁殖地域,在南中國海附近海域,綠蠵龜的交配期約為每年三、四月間,而產卵季則約為每年五月至十月之間,以七、八月為產卵的高峰期。每頭母龜一季會上岸產下一到九窩卵(平均約為四窩卵),每窩約有110粒龜卵。
生存威脅
主要是孵化區遭破壞和非法盜獵。
孵化區遭破壞
海灘的發展大大減少了海龜筑巢的場所。母海龜不再上岸孵卵的原因很多:人類的活動和噪音及垃圾擋住海龜的去路,而且如果海龜吃掉這些垃圾它們可能會死亡;海灘的人造燈光讓海龜誤以為是白天,誤導了它們的夜間孵卵,也會使剛剛孵化出來想要回到海里的小海龜失去方向。在印度奧里薩邦孵卵的橄欖綠海龜也面臨著嚴重的威脅。
非法盜獵
海龜殼被用來制成梳子、眼鏡框、首飾和其他的一些化妝品,而且售價相當昂貴。海龜肥肉則被用來做湯,海龜卵也被認為是野味。
天敵
威脅? ? ? ?成年海龜的四鰭及頭極易受到兇猛魚類(如鯊魚)的攻擊,母龜在產卵后也可能成為鱷魚,豹子,螞蟻等陸生食肉動物的食物。小海龜出生時,鳥類也會以他們為食。到了水中,小海龜也會成為一些海生動物的食物(如:章魚,鯊魚,等食肉魚動物)。
氣候變暖
隨著室內效應大氣變暖,海平面上升,海龜產卵沙地被上升的海水覆蓋,生存環境縮小。
相關案例
綠海龜的數量在蘇丹、阿曼仍然很多,但在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由于不可持續的收集龜蛋和偷獵,綠海龜的數量不斷下降。據報道在印度駐巢的,數以千計的麗龜數量也在不斷下降。而在泰國,麗龜數量已經非常稀少,據估計其數量僅及歷史最高水平的 5%。 簽約國指出自然現象如捕食,是海龜面臨的最主要威脅,緊隨其后是沿海漁業的附帶捕獲問題。據報道這兩種威脅,在涉及18個國家約 35 %的現場調查中,其發生強度是“中度到強烈”。在14個國家的 20 %的現場調查中,龜蛋收集已經在所有的嚴重威脅中排名第三。經詳細調查,傳統的龜肉和龜蛋消費仍然在四分之三的簽署國中存在。
漁業的影響也正在成為關注的重點。一半的簽約國報告定刺網對海龜產生嚴重影響。捕蝦拖網導致海龜成為副漁獲物,已被確定為一個嚴重問題,然而,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簽約國采取了有效的措施解決這個問題。還有一些其他的有害非法捕魚活動也已被記錄在案,一些具破壞性的捕魚方法開始死灰復燃,比如使用炸藥和毒藥。
給受傷的海龜裝假肢 沿海地區的開發,比如旅游業的消極后果,也成為關注的焦點。該項目的咨詢委員會主席Jack Frazier博士說: “在大部分的印度洋地區,沿海發展,尤其是旅游設施的建設進行得很快。對海龜產卵的海灘以及海龜近岸覓食和休息的海灘,所產生的負面影響顯著的不斷的增加?!?/p>
預計有30多個國家的官方代表團會出席巴厘會議。會議將討論一項雄心勃勃的保護和管理計劃地執行,該計劃涉及24個項目領域。會議將重點進行個案研究,包括沿海開發問題、漁業與海龜的相互關系、印度的大型項目和印尼的金槍魚延繩釣魚業。會議還將討論建立一個海龜瀕危棲息地的網絡。
最近還將推出一些交換信息和監測海龜數量的新工具,如最近升級的IOSEA網上舉報系統。該線數據庫的網址是:http://www.ioseaturtles.org/report.php,網站的資料涉及,印度洋和東南亞海龜出沒的700多個主要地點。用戶可以通過查詢該系統獲得有關資料,比如某個海龜物種會出現在哪里,他們在某一特定地點所面對的威脅,以及正在實施的緩解措施,正在進行的研究活動。Google地圖提供所有信息的疊加高分辨率衛星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