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活動
國內活動
于丹國學為體,傳播為用,體用結合才能架起傳播內容的立體結構。將國學研究的系統思維,轉化為易于大眾接受的視聽思維,在大眾傳播的平臺上,于丹教授有意識地運用人際傳播策略,將傳統文化以現代化的方式呈現,推動傳統文化的普及。2006年10月以來,她先后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欄目上解讀《論語》心得和《莊子》心得,無意間掀起了一股“于丹熱”;2007年國慶期間,在中央三套“文化訪談錄”連續七天播出《于丹·游園驚夢——昆曲藝術審美之旅》;2007年春節期間,在“百家講壇”欄目上再次解讀《論語》感悟。于丹的講讀,生動為要,童叟喜之,使得經典從高閣之上回歸人間,引發無數心靈的觸動,使經典穿越時空的塵埃,喚醒今人迷失的心靈,激活了國人所共有的文化基因。
在中國有重大影響力的國際性文化活動中經常能夠看到于丹教授的身影。2008年,于丹教授當選北京奧運火炬手,并作為北京政協委員在北京市政協會議上積極建言北京建設“后奧運文化”,引起了各大媒體的廣泛關注。她還擔任2010年上海世博會志愿者大使、世博會專家委員會成員,為世界全方位地了解中國,向世界傳遞友誼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在面向普通市民普及傳統文化的工作上,于丹教授在中國各地進行了近千場講座,還受邀成為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等欄目的主要嘉賓,用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引導人們建立一種信念與價值。2009年以來,她多次參加中央電視臺《開學第一課》,為孩子們闡釋愛與美,全國每年都有2億中小學生共同觀看該節目。
于丹教授還積極投身公益活動和公益宣傳,多次奔赴汶川災區慰問老師和學生,每年五月都會趕赴四川電視臺參加汶川地震紀念活動。此外,先后為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社教頻道、法制頻道等拍攝多條公益宣傳片。2012年8月30日,奔赴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北尹完小學參加“小桔燈鄉村小學圖書館計劃”公益活動,為學生舉辦公益講座,受到熱烈歡迎與好評。
于丹教授積極投身于推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工作。2008年9月28日,隨北京市臺辦赴臺灣參加首屆兩岸聯合祭孔大典,在新竹萬人體育館做主題演講,并與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會面,從民間和文化的角度促進了海峽兩岸的對話。
2009年6月11日至14日,于丹教授赴香港參加《于丹<論語>心得》英文版亞洲首發活動,并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辦傳統文化專題講座,引發聽眾文化同源的感悟。
2009年7月11日,在長沙參加國臺辦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做主題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主旨演講,指出兩岸文化最重要的不是簡單的傳承,而是創新、交流、溝通,形成一種更新的文化格局,得到兩岸與會代表的廣泛認同。
2010年6月,首屆海峽兩岸關愛下一代成長論壇,其中于丹教授提出的開展小學時代的公益教育、中學時代的挫折教育以及大學時代的職業教育引發強烈關注。
2012年7月19日,隨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赴臺灣參加教育文化交流,在臺舉辦文化講座,并與佛光山星云大師在臺北國父紀念館做對話演講,2000余名觀眾現場聆聽,后期經過各類媒體的廣泛傳播,極大推動了兩岸文化交流和有效溝通。
海外出訪
(1)、大學校園講座
于丹作為與中國一衣帶水的國家,日本與中國在共同的漢字文化的哺育下發展,因此部分中國傳統文化成為了兩國共通的文化經典。對于這一并不陌生的文化的傳播,日本師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2008年于丹教授先后到早稻田大學和立命館大學演講,演講中她用中國的哲學故事來詮釋當今人們疲憊、迷惑的生活狀態,為困頓中的心靈打下了一針強心劑。同年,于丹教授走進韓國首爾大學,同樣產生了強烈反響。
西方世界同樣對于丹教授的講學表現出極大的期待與熱情,幾年來,于丹教授的行跡遍及歐美多個國家。2008年7月到8月,于丹教授首次在美國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斯坦福大學、華盛頓大學、南加州大學等知名高校舉行了6場成功的大型巡回演講。從紐約到波士頓,從西雅圖到舊金山、洛杉磯,她以現代思維解讀中華傳統經典,引起了海外學子的內心共鳴,掀起了一場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潮。講座同時也吸引了眾多美國研究中國學的學者到場與于丹教授交流。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于丹教授由世界經濟衰退對大眾的生活影響展開對生命意義、目的及責任的論述,用中華傳統經典的力量鼓勵人們擔當起在危機中重塑民族信心的使命。
2009年4月,于丹教授赴英國劍橋大學、曼徹斯特大學、倫敦的“亞洲之家”演講,結合現代文明現象,為中外聽眾解讀東方文化智慧。
2009年10月,赴德國參加法蘭克福書展,被邀請參加著名的“藍沙發”訪談,并在漢堡大學、慕尼黑大學發表演講,所到之地掀起了學習和了解中國經典、中國文化的熱潮。
2010年10月,于丹教授被邀請到美國紐約佩斯大學參加中國傳統文化研討會,會上于丹教授指出東西方文化不存在優劣高下之分,但存在差異。要從尊重差異出發,進行有效溝通。
2010年與2011年,于丹教授先后來到德國慕尼黑大學與柏林中國文化中心,與聽眾共同感悟中國傳統文化。中西方文化跨越了空間與語言的界線得以融合,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逐漸走向世界的價值體系,對當今世界構建多元文化和諧發展的格局具有積極意義。
(2)、外事高端活動
2008年1月,于丹教授在日本進行文化交流期間,除進行了兩場近千人的大型公開講座,還與秋田的企業家、日本國會議員荒井廣幸、早稻田大學校長日本各界高層會晤,特別是還受到時任日本首相的福田康夫的親切會見。于丹教授將“禮之用,和為貴”六個大字連同自己的著作《于丹〈論語〉心得》日文版《〈論語〉力》,一并贈給了對《論語》頗有研究的福田康夫。這一會見被傳為佳話,成為凝聚中日友誼、溝通中外文化的紐帶與橋梁。
于丹2009年4月11日,于丹教授在日本東京出席上海世博會的推廣活動,作為上海世博會專家委員會成員和上海世博會志愿者形象大使,參加“愛城市·愛生活”世博青年論壇,并發表題為“用東方智慧建構人生價值”的主旨演講。
2009年11月12日,第七屆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國際論壇在北京召開,包括國家總理溫家寶在內的300余位國內外重要嘉賓齊聚一堂,第二部分的主題演講“多元的城市文化”由于丹教授主持,彰顯了于丹教授在世博理念傳播和多元文化交流領域的標志性身份。
2010年,于丹教授赴美參加中美文化論壇并做主題演講。在演講中她向嘉賓傳遞了中國文化中的淡泊從容等思想,并強調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不僅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中國文化的全球范圍傳播可以幫助我們去解決共同遇到的迷惑。演講結束后,美國國會議員AL GREEN向于丹教授頒發感謝信和弘揚中華文化的獎狀,稱贊其“為傳播人類文明做出突出貢獻”。此次之行,于丹教授同時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進行了不同文明和中西文化差異的主題演講,在演講中她提到了文化在外交中的重要作用,呼吁用心平氣和的心態面對各國文化的差異并建立合作。
2012年4月,《于丹〈論語〉心得》成為中國出版集團對外推介和版權輸出的重點書籍。作為中國作家代表,隨中國出版集團赴英國倫敦參加國際書展,期間接受媒體訪問,進行中國文化演講,積極推動中國文化的海外傳播。
2012年10月12日,適逢中新建交40周年,擔任“新西蘭中國文化周”的文化大使,在奧克蘭與華人領袖霍建強、楊建議員圍繞中國文化對外傳播等議題進行電視對話,并在奧克蘭最大的Aotea Centre的劇場舉辦《感悟中國智慧》講座,在新西蘭政界、文化界引起極大轟動,推動了兩國關系的進一步發展。
(3)、公益文化論壇
為推動跨文化交流,傳播中華優秀古典文化,于丹教授多次在日本、韓國、印尼、新加坡、美國、英國、法國、德國、瑞士、巴西、新西蘭等地舉行大型公益文化講座,把中華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帶到了亞洲、歐美多個國家,引起了海外觀眾的強烈反響。
2007年5月,世界第一屆孔子大會在日本京都舉行,于丹教授在會上作了主旨報告,得到了與會代表的高度評價。
2007年在新加坡《聯合早報》舉辦的講座活動中,2800余名聽眾前來參加,創造了新加坡空前的盛況,演講過程中全場鴉雀無聲,于丹暢談的儒學思想令座中均感如沐春風。
2008年5月15日,受邀在韓國延世大學發表演講,講解中國傳統劇目――昆劇《牡丹亭》,受到熱烈歡迎,現場座無虛席,聽眾無不陶醉在古典戲曲藝術的魅力中。
2008年5月1日,應中國駐印尼大使館之邀,在雅加達舉辦了《論語》心得演講會,此次活動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增進了兩國人民的了解和友誼。
2010年9月,參加尼山世界文明論壇,以祥云標志為切入點,講述了對“和而不同與和諧世界”關系的理解,參與不同文明的互動與交流。
于丹教授在各國的巡回演講和文化講座無不引起強烈反響,不乏海外聽眾慕名前來,被國外主流媒體譽為“于丹旋風”!美國《洛杉磯時報》《華盛頓郵報》《國際先驅論壇報》,英國《泰晤士報》《TIME OUT》,德國《明鏡周刊》《法蘭克福報》,日本《讀賣新聞》《朝日新聞》《周刊現代》,新加坡《聯合早報》《海峽時報》,香港《星島日報》《南華早報》,德國電視臺一臺、新加坡電視臺一臺、臺灣東森電視臺、香港電臺、臺灣網等媒體紛紛對于丹教授進行專訪。
2012年9月,先后赴香港參加第十八期國民教育課程的講座,赴上海參加婦女發展國際論壇并發表主旨演講。2012年11月2日,在香港會展中心出席菁英論壇擔任主講嘉賓,與青年領袖進行現場交流,引發廣泛影響與好評。
節目策劃
電視頻道策劃
于丹自2000年以來先后為中央電視臺12個電視頻道中的近50個電視欄目進行策劃,參與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音樂頻道籌建,現任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西部頻道、科教頻道總顧問。北京電視臺、大連電視臺首席策劃顧問。
傳媒運營策劃
近年來曾應邀為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四十余家省市級電視臺主持“生存策略研究”,并提供內容完備的建設發展方案。為2003北京國際電視周首屆DV影像國際觀摩論壇;天津廣播電視局主辦的“2004天津國際電視娛樂周”;2004首屆沈陽“清文化節”等大型活動策劃設計完備的建設運營方案。
城市形象策劃
自2001年至今,深入研究城市品牌資源整合及城市形象戰略,先后為重慶、珠海、桂林、沈陽、麗江、宜春、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提供完備的城市整體品牌規劃及城市形象戰略方案,先后在重慶、麗江、沈陽市委多次授課,并專題講授文化體制改革研究,受到一致好評。
教育科研
于丹自1995年開始從事高校影視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北京師范大學先后執教本科生課程《影視學概論》《經典名片分析》《電視新聞采編》《中國古典文學》及研究生課程《電視理論思潮》等,并在北京大學、北京廣播學院電視學研究生班固定授課。作為骨干教師參加“北京師范大學影視藝術學科基礎教程系列”教材和“中國影視美學叢書”等大型理論工程的編著工作,參與創辦北京師范大學“影視數字”實驗室,參與策劃推進“北京師范大學公共藝術教育方案”等多項教育教學工作。曾獲得1996年度北京市優秀教學獎;獲2000年度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第一名;北京市教學成果獎二等獎;北京師范大學優秀教學獎;2001年度中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2001年度北京師范大學勵耘獎;北京師范大學十佳優秀教師獎;2005年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此外被評為2004年度北京市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2004年度中國百佳電視藝術工作者。
研究方向
廣播電視形態學,廣播電視頻道研究、傳統文化研究。
主講的本科生基礎課《中國古典詩詞鑒賞》之《千古明月》在入選教育部“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之首批“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后,2012年實現了極高的網絡點擊量,引發了廣泛的社會關注和好評。
2003以來,作為課題主持人,與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北京電視臺、上海電視臺、山西電視臺、陜西電視臺、廣東電視臺等合作,進行了大量課題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推動了中國電視傳媒事業的健康發展,在影視傳媒業界有廣泛的影響力。曾重點策劃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數字頻道構成方案;中國教育電視臺欄目建設方案;陜西電視臺、山西電視臺全頻道建設方案;北京電視臺人文奧運系列節目方案;秦皇島市廣播電視局頻道資源整合研究;中國氣象局華風氣象影視集團品牌化預案等。目前,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子項目“我國傳媒軟實力現狀及提升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子項目“中國藝術學科體系的歷史、現狀與發展模型研究”負責人。
傳媒研究
于丹出版《形象品牌競爭力》等電視理論專著,并應邀在“第三屆品牌中國高峰論壇暨2006品牌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發表《儒道相濟與品牌塑造》的演講,展示了一向被大眾認為是國學專家的于丹教授在傳媒學領域的深厚功力。2002至2004年間以首席研究員的身份主持中央電視臺研究處科研項目:《電視頻道包裝研究》、《電視談話節目研究》等科研課題,并主持編撰《2004中央電視臺制片人手冊》。作為骨干成員參與國家級科研課題:《中國影視民族化理論研究》和國家級青年科研課題:《電視欄目化研究》。在《中國社會科學》、《文藝研究》、《現代傳播》、《中國社會科學》、《南方電視學刊》等重要學術刊物發表關于電視理論、新聞與傳播、傳媒產業等領域論文10余萬字,引起了影視與傳媒學界的高度重視。并擔任《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編委。
影視實踐
自1988年從事影視創作及研究工作,先后擔任《在共和國史冊上》(中央電視臺1989)、《太陽照常升起》(中央電視臺1992)、《香港滄?!?中央電視臺1996)等20與部大型電視專題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滄?!帆@1997年中國電視專題片優秀獎。自1990年以來先后為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中國報道》、《環球》等電視欄目擔任撰稿人,曾獲1994年、1996年星光獎最佳撰稿獎。自1999年以來,擔任中央電視臺《東方時空》、《社會經緯》、《今日說法》、《精品賞析》、《電視你我他》、《新聞調查》、《對話》、《藝術人生》等電視欄目策劃,擔任中央電視臺《城市之間》欄目策劃、導演,擔任中央電視臺教科文頻道策劃顧問,擔任光線傳播中心《中國娛樂報道》欄目總策劃(本欄目已在全國210家有線電視臺播出),并擔任1993年中央電視臺青少部春節晚會《紅紅火火迎新年》策劃人和撰稿人,擔任2003年北京市迎戰非典大型專題節目《非凡抗擊》總撰稿;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申奧片策劃。
教育培訓
先后為遼寧、河北、浙江、安徽、貴州、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山東、北京等20余家省級電視臺,為大連、青島、沈陽、長沙、武漢等20余家市級電視臺做業務培訓,授課獲得一致好評。在轉型時期中國電視運營理念、省級上星臺生存策略、中國電視新聞發展趨勢、城市形象整體策劃、電視頻道整體包裝等方面有較為深入的理論研究。2003年4月,促成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同澳洲知名學府南澳大學的聯合辦學,主持開設省市電視臺·電視頻道總監高級研修班并授課。
出版著作
于丹《形象品牌競爭力——電視包裝實戰攻略》,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6年
《于丹<論語>心得》,中華書局,2006年(相應音像制品已出版)
《于丹<莊子>心得》,中國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相應音像制品已出版)
《于丹·游園驚夢——昆曲藝術審美之旅》,中華書局,2007年(相應音像制品已出版)
《從星空到心靈——易中天于丹演講對談錄》(合著),江蘇文藝出版社,2007年
《發現你的心靈》(合著),重慶出版社,2007年
《于丹論語感悟》,中華書局,2008年
《于丹趣品人生》,中信出版社,2011年
《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年
核心論文
《我國城市居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狀況調查——基于對北京、上海、重慶三地居民的調查數據分析》,《現代傳播》2012/9
《北京的包容》,《北京觀察》2012/1
《文化是一種呈現與溝通》,《北京觀察》2011/8
《企業如何與媒體共同成長》,《企業文明》2011/4
《人與社會》欄目《DV·民眾影像》專家談,《電視研究》2010/9
《在“差異”與“創新”中求生存——福建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品牌發展之路解讀》,《東南傳播》2009/9
《德藝雙修臻于至善》,《建設機械技術與管理》2008/3
《2009年國內重大事件的傳播渠道與效果分析——基于京、滬、穗城市居民的調查》,《現代傳播》,2010/9
《我國官方傳播渠道在重大公共事件中的公信力研究》,《國際新聞界》2010/6
《從無到有從邊緣到主流——我國二級學科藝術學發展脈絡梳理》,《現代傳播》2009/6
《研究型大學藝術專業的“從游式”教學模式》,《中國大學教學》2009/10
《讓讀書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人民論壇》2009/6
于丹《新24孝:孝道的時代新意與倫理重塑》,《人民論壇》
《道不遠人——今天如何讀經典》,《中華遺產》,2007/01
《發現我們的心靈》,《河南教育》(高校版),2007/05
《讀書有什么用》,《中國出版》,2007/05
《用古人的智慧享受人生》,《北方人》,2007/10
《讓傳統文化滋養我們的思想成長》,《文匯報》,2007/03/22
《構建心靈的和諧世界》,《江西日報》,2007/04/30
《在媒介角色變更中提升CETV的媒體品格》,《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02
《在“節目季”營銷中拓展頻道品牌影響力》,《大市場》,2006/10
《打造衛視頻道核心競爭力——廣西衛視改革發展思路解讀》,《現代傳播》,2005/05
《電視品牌頻道的生成與維護》,《電視研究》,2005/06
《欄目品牌建設的六大要旨》,《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5/02
《以解讀方式構筑品牌核心競爭力——大型電視周刊<1/7>樣本分析》,《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10
《電視新聞:媒體變局的聚焦點》,《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4/01
《城市臺的未來之路》,《視聽界》,2005/06
《CETV改革帶來的驚喜和期待》,《市場觀察》,2004/12
《“背后”的看點》,《南方電視學刊》,2004/01
《一種新聞態度的表達——<南京零距離>樣本解析》,《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3/11
《詩意的隕落》,《電影藝術》,2003/05
《在公益的天空下》,《現代傳播》,2002/05
個人簡介
于丹于丹,著名電視策劃人,被譽為中國電視業的“軍師”。從1988年開始活躍在影視傳媒實踐的第一線,先后擔任《在共和國史冊上》、《太陽照常升起》、《香港滄?!返?0余部大型電視專題片撰稿人,其中《香港滄?!帆@1997年中國電視專題片優秀獎。先后任《正大綜藝》、《環球》等電視欄目撰稿人,獲1994年、1996年星光獎最佳撰稿獎。擔任北京市迎戰非典大型專題節目《非凡抗擊》總撰稿,200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申奧片策劃,參與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同時她也是古典文化的普及傳播者。在中央電視臺《百家講壇》、《文化視點》等欄目,通過《論語心得》《莊子心得》《論語感悟》等系列講座普及、傳播傳統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經典中的屬于中華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內外文化界、教育界產生廣泛影響。先后在我國內地、港臺地區,及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巴西、新西蘭、澳大利亞等國家地區進行千余場傳統文化講座,得到廣泛的好評,并掀起了海內外民眾學習經典的熱潮。著有《于丹<論語>心得》、《于丹<莊子>心得》、《于丹·游園驚夢——昆曲藝術審美之旅》、《于丹<論語>感悟》,《于丹趣品人生》及《于丹重溫最美古詩詞》,其中《于丹〈論語〉心得》一書獲得了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版權金獎,國內累計銷量已達600余萬冊,多次再版,已被譯為30余種文字在各國發行,短期內國外銷量已近40萬冊。
個人語錄
人生感悟
于丹1、一個人炫耀什么,說明內心缺少什么。
2、一個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3、人都有以第一印象定好壞的習慣,認為一個人好時,就會愛屋及烏,認為一個人不好時,就會全盤否認。(刻板效應)
4、人越是得意的事情,越愛隱藏,越是痛苦的事情越愛小題大作。
5、現代的婚姻是情感的產物,更是競爭的結晶。
6、婚姻的殺手有時不是外遇,而是時間。
7、當你再也沒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時候,就是你開始得到的時候。
8、有所得是低級快樂,有所求是高級快樂。
9、人的成長要接受四個方面的教育:父母、老師、書籍,社會。有趣的是,后者似乎總是與前面三種背道而馳。
10、人允許一個陌生人的發跡,卻不能容忍一個身邊人的晉升。因為同一層次的人之間存在著對比、利益的競爭,而與陌生人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11、一個女人喜歡一個男人時,她希望聽到謊言;當一個女人厭惡一個男人時,她希望聽到真理。
12、笨男人+笨女人=結婚;笨男人+聰明女人=離婚;聰明男人+笨女人=婚外情; 聰明男人+聰明女人=浪漫愛情。
13、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沒有走不通的路。
14、一個人想平庸,阻攔者很少;一個人想出眾,阻攔者很多。不少平庸者與周圍人關系融洽,不少出眾者與周圍人關系緊張。
15、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說了實話。
16、真誠并不意味著要指責別人的缺點,但意味著一定不恭維別人的缺點。
17、一個人幸運的前提,其實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
18、二十一世紀工作生存法則就是:建立個人品牌,把你的名字變成錢。
在茫茫人海中,每個人都在各個入口和出口里進進出出,徘徊奔波,尋找活著的樂趣和存在的意義。
于丹心語
《論語》心得摘錄:
于丹1、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2、信仰的力量,足以把一個國家凝聚起來;
3、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4、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5、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6、做一個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化解生活中的遺憾;
7、沒有道德約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災害;
8、勇敢有時候是理性制約下的一種鎮定和自信;
9、一個有德有仁的人才能做到真正的勇敢;
10、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
11、人生有限,把有限的感情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12、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
13、距離和獨立是對人格的尊重,最親近的人之間也應該保持;
14、多思、多想、多看;少指責、少抱怨、少后悔;
15、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更恒久;
16、結交那些快樂的,能夠享受生命的,安貧樂道的朋友;
17、與其與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18、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
19、物質的東西越多,人就越容易迷惑;
20、知天命就是內心有一種定力,去對抗外界;
21、耳順就是悲天憫人,理解與包容;
22、只有建立內心的價值系統,才能把壓力變成生命的張力;
于丹心語(莊子)——境界
1、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2、真正的逍遙是無羈無絆的;
3、如果我們有這樣的大眼光,就會抓住我們眼前的每一個機遇;
4、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他人;
5、真正的英雄是能夠為自己的心做主的人;
6、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
7、“無為而無不為”才是大境界;
于丹8、把恩恩怨怨看小了去,把自主的靈魂放到無限大;
于丹心語(莊子)——感悟與超越
1、淡泊為大(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2、人能夠看清目的和方向是不容易的;
3、只有用心才能從細節里獲得知識和感悟;
4、冠軍永遠跑在掌聲之前;
5、留一份寂寞給生命,讓生命可以開闊;
6、經歷和悟性決定你的眼界;
7、人格理想的支點:依于仁,游于藝;
8、感到心理失衡是因為世界在動,而你不動;
9、生命的逍遙之境,不是人的生命凌駕于萬物之上,而是用我們的心與世間萬物相勾相連、水乳交融;
10、道法自然,道無處不在;
11、同樣的道理,感悟卻有高下之分;
于丹心語(莊子)——認識你自己
1、人最難認知的是自己的心;
2、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去善待他人;
3、不要因為世俗的標準而遠離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4、在我們成長中一定有某種潛能從沒有被開發出來;
5、心齋(審視內心、反躬自省)是認識自己、獲得人生效率的好方法;
6、外在世界有多大,內心的深度就有多深;
7、你必須親自丈量腳下的每一步路;
8、對自己的評估,只有內心能做出準確的回答;
于丹心語(莊子)——本性與物性
1、心養就是用心去醞釀;
2、讓各種生命自然蓬勃,就可以構成天地和諧;
3、小的迷惑可以改變人生的方向,大的迷惑可以改變人的性情(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
4、我們的心應當像面鏡子,看見了世界,也看見了自己;
5、真正的聰明是靜下心來,聽見自己本初的愿望;
6、我們的心淡然處之,很多事情就可以持久 ;
于丹心語(莊子)——談笑論生死
1、生和死只是一個形態的變化;
2、在生命之中每個人可以以不同的形態活下去;
3、思想的傳承遠遠勝于一個生命;
4、對生命的解讀要問問自己——我要怎么樣的決斷;
于丹5、在生死的態度上,儒道殊途同歸的那就是,讓生命獲得價值;
6、還有比生死更重要的事情;
7、對待死的態度:①不怕死;②絕不找死;
8、社會也是一個塔,每個人走進來就意味著要做社會的基座;
于丹心語(莊子)——總有路可走
1、一個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
2、敢于亮出自己的弱項仍然可以得到人的尊重;
3、用遼闊的境界跟天地可以有共同的默契,用共同的默契可以獲得更多的力量;
4、內心的力量就是一種和緩的對人的凝聚;
5、所謂廢物只是放錯地方的財富。
經典語錄
于丹教授人生格言
?一個人的視力本有兩種功能:一個是向外去,無限寬廣地拓展世界;另一個是向內來,無限深刻地去發現內心。
?該放下時且放下,你寬容別人,其實是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
?從某種意義上說,一個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迷惑多是因為眼界不夠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闊天空呢?
?懷著樂觀和積極的心態,把握好與人交往的分寸,讓自己成為一個使他人快樂的人,讓自己快樂的心成為陽光般的能源,去輻射他人,溫暖他人,讓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廣闊的社會,從自己身上獲得一點欣慰的理由。
? "神于天,圣于地"是中國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主義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不妥協于現實世界上很多規則與障礙;又有腳踏實地的能力,能夠在這個大地上進行他行為的拓展。
?中國哲學崇尚的是一種莊嚴、理性和溫柔敦厚之美。
?真正的和諧決不僅僅是一個小區鄰里之間的和諧,也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還包括大地上萬物和諧而快樂地共同成長;人對自然萬物,有一種敬畏,有一種順應,有一種默契。
?物質意義上的幸福生活它僅僅是個指標,而真正從內心感到安定和對于政權的認可,則來自于信仰。
?只有真正的賢者,才能不被物質生活所累,才能始終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寧。
?越是競爭激烈,越是需要調整心態,并且調整與他人的關系。
?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于丹?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你需要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不能拖延。
?我們每一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用平和的態度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難。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么你也將錯過星星。
?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內心的強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遺憾。
?要做到內心的強大,一個前提是要看輕身外之物的得與失。
?內心有一種在理性制約下的自信與鎮定,這是因為他有著寬廣的胸懷和高遠的志向。
?其實就像我們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樂觀主義者說:這么好的酒還有半瓶呢!
?如果你的心靈很敞亮,很仁厚,你有一種坦率和勇敢,那么你有可能收獲到許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你想要做一個別人愿意和你交流也可以和你交流,最關鍵是的你要有一個敞亮的心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提倡的是一種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如果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國君(領導)旁邊,雖然表示親近,但離自己招致羞辱就不遠了;你有事沒事總是跟在朋友旁邊,雖然看起來親密,但離你們倆疏遠也就不遠了。
?要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余地?;ㄎ慈_,月未圓。這是人間最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圓,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么做的好處就是讓自己的少一點后悔。我們在做一件事這前要先想后果,我們做事要先往遠處想想,謹慎再謹慎,以求避免對他人的傷害,減少自己之后的悔恨。說話要用腦子,做事要考慮后果,這是為人處事很重要的一點。
?“修己以敬”好好修煉自己,保持嚴肅恭敬的態度,“修己以安人”在修煉好自己的前提下,再想法讓別人安樂?!靶奚怼笔菍?、對社會負責任的第一前提?!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一種信仰,一種情懷,一種社會擔當,但是前提是樸素的,是始自腳下的。修身養性、做好自我,就是起點。
?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憂”、“惑”“懼”,自然就減少對外界的報怨和指責,也就增強了把握幸福的能力,而增強把握幸福的能力,正是學習的終極目的。
?小人就是沒有大眼界,搶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構建和諧社會,就是要把每一個人不同的聲音和諧融入到在的集體的聲音當中。真正的和諧就是在堅持不同的聲音,不同觀點的前提下,對于他人的一種寬容,一種融入。
?君子的力量永遠是行動的力量,而不是語言的力量。
于丹?我們應結交那些可以完善自己品德,提高自身修養,豐富你的內涵的人。結交那些快樂的,能夠享受生命,安貧樂道的朋友。
?生活中真正的快樂是心靈的快樂,它有時不見得與外在的物質生活有緊密的聯系。真正快樂的力量,來自心靈的富足,來自于一種教養,來自于對理想的憧憬,也來自于與良朋益友的切磋與交流。
?每一個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榮與隱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輕易去觸及他的隱痛。
?人年輕時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層次時,要學會用減法生活。你的心靈如果被所得堆滿,最后就會累于得。
?選擇一個朋友,就是選擇一種生活方式。自己修身養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等于給自己打開了最友善的世界。能夠讓自己的人生具有光彩。
?一個人志向至關重要,決定他一生的發展方向。
?在今天看來,一個人的發展往往不在于終極理想有多高遠,而在于眼前有一個什么樣的起點。我們往往不缺乏宏圖偉志,而缺少通向那個志愿的一步步積累起來的切實的道路。
?成功的職業,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一個人做事的時候要知道什么是禮儀廉恥也就是對自己要有所約束,內心有堅定的不妥協的做人標準,同時要對社會有用,要為社會做事。
?理想之道就是給我們一點儲備心靈快樂的資源。
?要學會把有限的知識融會貫通,融入自己的生命。要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
?成長是內心在歷練中逐漸強大,所謂人生的歸位是把外在的東西變成內心的力量
?知天命就是內心有一種定力去應對外界
?只有建立自己內心的價值系統才能把壓力變成生命的張力
?“一個人的自信心來自哪里?它來自內心的淡定與坦然”;“患得患失的人,不會有開闊的心胸,不會有坦然的心境,也不會有真正的勇敢”;“一個人內心有所約制,就會在行為上減少過失”;“能夠反省自己的錯誤并且勇于改正,就是儒者所倡導的真正的勇敢”
?我們的眼睛,看外界太多,看心靈太少。
?勇敢有時候是理性制約下的一種鎮定和自信。有德有仁的人才能真正做到心靈的勇敢。
?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
?中國文化重道德輕規則,目前的教育體系無論是倫理道德教育還是社會公德教育,都有欠缺和斷層。因此,反腐倡廉不能期望于領導干部對自身道德的反省和約束,亟待建立可公開、可量化、可評價的反腐倡廉制度體系,加強反腐防腐的法律建設。
于丹1、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就是我們的天和地。
2、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3、關愛別人,就是仁慈;了解別人,就是智慧。
4、勇敢有時候是理性制約下的一種鎮定和自信。
5、君子之驕,驕傲的是內心的風骨。
6、最恰當的距離是:彼此互不傷害,又能保持溫暖。
7、過分的苛責,不如寬容的力量更恒久。
8、知天命就是內心有一種定力,去對抗外界。耳順就是悲天憫人,理解與包容。
9、眼界的高低、境界的大小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10、覺是一個瞬間,悟是一個過程。
榮譽記錄
1996年 獲得度北京市優秀教學獎
1997年北京市普通高等學校教育成果獎二等獎
2000年獲北京師范大學優秀教學獎北京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文科組一等獎第一名
2000年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一等獎
2001年中國寶鋼教育基金優秀教師獎
2001年北京師范大學勵耘獎
2002年寶鋼教育獎優秀教師獎
2002年北京師范大學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佳教師
2003年北京師范大學勵耘獎學助學基金第六屆優秀青年教師一等獎
2004年入選第四屆北京市十佳電視工作者
2004年入選中國百家電視藝術工作者
2004年第一屆中國高校影視研究學術獎(論文獎)二等獎
2005年北京師范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2006年入選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十大教育英才”
2006年被評為品牌中國年度人物之一
2007年南方電視臺2007年度傳統文化最佳傳播獎
2007年2006年度中國沈陽年度最佳影視圖書獎
于丹2007年《于丹<論語>心得》新浪圖書風云榜2006年度圖書非虛構類第一名
2007年《于丹<論語>心得》入選中國出版集團暢銷書推廣計劃
2007年《于丹<論語>心得》入圍國家首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初選
2007年所講“電視學概論”課程獲北京市高等學校精品課程
2007年第三屆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
2008年2007中國書業年度作者
2008年《于丹<論語>感悟》獲得年度優秀暢銷書獎
2008年《于丹<論語>感悟》獲得年度優秀古籍圖書獎普及讀物獎
2008年2007年度“網絡盛典”中獲評“年度文化人物”
2008年首屆“年度時代風尚女性”獲得者
2008年2007年度“中國婦女時代人物”
2008年2007年首都十大教育人物
2008年2007中國教育年度新聞人物
2009年獲得“影響中國發展進程的60位品牌女性”稱號
2009年獲得北京市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
2009年入選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
2009年《于丹<論語>心得》獲得中國出版集團主辦,江西出版集團協辦、中國圖書商報社、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江西教育出版社承辦的“30年最具影響力的300本書”
2009年《于丹<論語>心得》獲得中國出版集團公司“第四屆圖書獎榮譽獎”
2009年《于丹<論語>心得》獲中國圖書商報“中國圖書榜中榜(2009年)社科類最佳圖書營銷獎”
2010年 年度影響力人物頒獎盛典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于丹是其中之一
2012年 獲得北京師范大學第七屆“最受本科生歡迎的十佳教師”稱號
2012年 7月3日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2012年 《于丹<論語>心得》獲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版權金獎(作品獎)
2012年 獲得《Lady格調》雜志評選的“2012年度十大正能量女性人物”榮譽稱號
2012年 成為感動中國·2012年度人物評選委員會委員
擔任職務
行政職務: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副院長
于丹首都文化創新與傳播工程研究院院長,北京師范大學文化創新與傳播研究院院長
校內兼職: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基金會(BNUEF)理事
學術兼職:《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編委
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理事
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
社會兼職: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北京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理事
中國視協理論研究會特邀研究員
北京影視藝術家協會理事;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編委;
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中國電視“金鷹獎”評委
中國電視主持人“金話筒獎”、中國電視法制節目“金劍獎”評委;
中央電視臺、中國教育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上海電視臺、遼寧電視臺、湖北電視臺、廣東電視臺、陜西電視臺、山西電視臺、河南電視臺等40余家省市電視臺首席策劃、顧問,澳大利亞新聞集團(大陸區)首席顧問。
中國視協高校藝術委員會秘書長
中國視協旅游節目委員會學術顧問
中央電視臺研究處客座研究員
其他相關
于丹現象
2006年“十一”黃金假日在央視百家講壇連續七天解讀《論語》心得,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短短7天,她迅速成為一顆燦燦的明星,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和追捧,進而形成了文化上的一種“于丹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