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視意義
上海人喜歡稱素質低下,隨地大小便外地人為YP,而外地人不會如此自稱,因為YP含有強烈的歧視意味。最初YP的稱謂的起因是由于城鄉差異、地域差異導致的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間的心理、文化、道德和衛生習慣沖突。。
但實際上,上??谥械腨P也包括外國人,稱為“洋盤”或者“外國YP”。大陸發達地區(比如廣東、江蘇、浙江等)亦不完全適用。
形成原因
yp的釋意出自寬帶山論壇,寬帶山論壇是上海本土最具影響力的民生論壇之一,為地域性網絡不文明用語,是網友為了避免被論壇管理員屏蔽而衍生的詞匯,也有洋盤,約炮之意,后衍生有母盤,指外地女人;外盤,指外國人。
2010上海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外省市來滬青壯年人口已比上海戶籍多。2010年外省市來滬人口與上海戶籍人口比上升到2:3,5人中即有2人非本地戶籍人口。從年齡構成來看,青壯年人則出現了戶籍人口與外來人口的倒掛。根據人口發展自身規律和大城市的集聚效應判斷,未來上海外來人口數量將逼近戶籍人口,導致上海戶籍人口與數量相當的外來人口共享(或者說爭奪)著上海本地本就稀缺的教育、醫療等社會公共資源。
由于外來人口導入過快,導致上海的犯罪率出現了急劇的上升。由外地來滬人員為主要組成部分的流動人口引發的民生問題自然是寬帶山這個本地論壇的熱門話題之一,由于抱怨這些問題的帖子越來越多,只要一出現不文明不道德的行為就很難不第一個聯想到外地人。同時網友們逐漸開始習慣用“WDR”三個字母縮寫代替“外地人”一詞,也逐漸使原本“外地人”這個中性詞匯帶上了一分貶義。為了防止地域歧視,“WDR”、“VVDR”以及“外地人”等詞匯相繼被寬帶山論壇管理人員屏蔽。
詞匯來源
硬盤人這個詞匯出自寬帶山。寬帶山上上海人居多,所以上海人關注的話題自然比較多了,而“外地人”作為流動人口很多的上海來說自然是眾多熱門話題之一。由于原本中性的詞匯“外地人”由于帶上了一分貶義,有時候便成了防止地域歧視的禁語。因網友習慣用“WDR”縮寫代替“外地人”,之后“WDR”這一縮寫被管理員屏蔽(但“外地人”卻未被管理員屏蔽),隨后“VVDR”以及“外地人”相繼給屏蔽,但因 WD 兩字母和硬盤生產商西部數據(Western Digital)縮寫相符合,故有用戶將外地人改稱為“西部數據”人,日后逐漸演化成“硬盤人”,也就是YP。
簡劃:外地(人)=WD(R)=Western Digital(品牌)=硬盤(產品)=YP(縮寫)
YP屬于網絡流行語,在YP產生之前,“鄉下人”是上海人稱呼外來人口的歧視性詞匯之一。經過國內文藝、傳媒的演繹而廣為流傳。上海解放前到改革開放前經歷過三次大移民,浙江移民、蘇北移民和解放后的江蘇等行政區域劃入上海。解放后同工同酬,人們納入統一戶籍后,上海人對籍貫的歧視消失。但是市區人對郊區人的歧視性稱呼仍然存在:“鄉下人”。改革開放后,掀起新的移民大潮,以外來務工人員為主,“鄉下人”被沿襲用于外來務工人員的歧視性稱謂。隨著改革深入,外來人口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條件的提升,“鄉下人”被“外地人”所代替,歧視意味減弱,隨著新移民和老上海人的利益爭奪加劇,網絡上“硬盤人”“YP”應運而生,是“鄉下人”這個已經被消失的稱謂再次借尸還魂。
含義演變
最初YP稱謂的起因于城鄉差異、地域差異導致的上海人和外地人之間的心理、文化、生活習慣沖突和誤解,為地域性網絡不文明用語,也有鄉下人的意思。隨著上海城市的人口膨脹,外來人口和原住民以及早期移民之間的利益沖突加劇,由于改革開放接近30多年,在滬工作、生活的新移民們,由于不能享受到上海戶籍人口在醫療、養老、子女入學方面的同等保障,開始強烈訴求對戶籍改革。尤其截至2013年,新移民的第二代土生土長在上海,很多已經達到入學年齡,但由于戶籍原因,在入托、入學、高考和中考等方面不被接納。新移民的訴求活動常態化,并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上海是一個海納百川的城市,在不影響本地居民的前提下,上海本地居民十分尊重這些新移民們追求自身利益的權利,歡迎他們來上海發展。